川觀新聞記者 李欣憶
9月17日,川觀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川南經濟區“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近日發布。《規劃》提出,到2025年,川南經濟區的經濟總量將達到1.1萬億元,邁上萬億臺階。
“十三五” 時期,川南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482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884億元,占全省比重從15.9%提高到16.2%。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7.5%,增速居五大片區首位。“十四五”期間又該如何發力?
《規劃》提出,到2025年,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區域綜合實力、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打造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區域發展能級全面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力顯著增強,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展望2035年,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成為帶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
《規劃》對川南經濟區的發展定位為——
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強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 用,擴大開放開發戰略疊加效應,提升對區域資源要素的集聚集成和轉化能力,打造產業和人口優勢承載地,建設輻射帶動和服務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發展重要的經濟中心。
現代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堅持高端產業引領帶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融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協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四川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加快南向開放大通道建設,拓展對外開放渠道,提升開放平臺能級,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南亞和東南亞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成為四川南向開放主戰場和排頭兵。
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范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發展綠色產業,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循環轉變,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樹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