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4日電 近年來,依托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以“智改數轉”為抓手,長虹打造了數字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形成了長虹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產品。作為中國科技先進制造企業,長虹在大力推進數實融合中取得了積極成效。
長虹新能源生產車間每分鐘可以下線750只堿錳電池,如此高效率的生產背后,是長虹新能源打造的數字工廠。據介紹,長虹新能源在部件、電芯、包裝三個廠房5萬平方米內部署了一套5G(SA)+MEC無線接入專網,構建起5G+MES數采、5G+AI自動質檢、5G+AGV自動運輸等多個數字化應用場景,實現了從生產計劃到品質管理的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建設基于5G專網的全連接工廠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長虹新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數字化轉型實現了設備間的數據高速傳輸,打造生產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訂單管理集中控制的大數據平臺,實現各環節的快速響應能力,提高生產效率,更為柔性化生產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在長虹智慧顯示制造工廠,400余套精準全動自動化智能機器設備的運行情況都可以被實時看到。“我們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為著力點,構建從用戶需求到用戶滿足的端到端全流程數字化。”長虹智慧顯示制造工廠智造項目負責人馮楚賢介紹道,通過MES系統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現在,訂單交付周期已經從49天縮短到11天,單臺電視制造成本下降33%,人效提升65%,庫存成本節省近億元。
“我們的‘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集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是電視行業第一家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服務的企業。”馮楚賢說,長虹智慧顯示制造工廠在智能化改造升級領域,聚焦“機器人+”、機器視覺、邊緣計算、工業仿真、智能物流等;在數字化轉型領域,聚焦工業軟件、數據要素應用、“人工智能+”應用、數據底座、數據安全等方向。

上述成績背后,是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據介紹,“以‘智改數轉’為抓手,長虹打造了數字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產品。”長虹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畢可駿介紹道,以制造運營為核心,依托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覆蓋了倉庫物流、質量體系、設備健康、綠色安全等工廠智能化應用場景。
2023年,依托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成為四川省首個國家級“雙跨”平臺,成功打造了1個數實融合平臺底座、3類“智改數轉”解決方案、N個典型應用場景的“1+3+N”服務模式,解決了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諸多難點、痛點。
“除了長虹各子公司建設數字工廠外,依托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同樣可以賦能其他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畢可駿介紹道,截至目前,依托長虹建設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已覆蓋八大行業九大領域,賦能多個工業園區,形成面向制造執行、倉儲物流、供應鏈協同等60多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為3000余家企業提供了數字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