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塊光伏組件整齊排列,年發電量可達30萬度……記者昨日獲悉,四川天府新區首批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投運,這也是四川天府新區首個實現光伏并網發電的項目。
據介紹,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轉變為電能,實現將陽光變現,樓上發電樓下用,所發電量在優先供應載體用電后多余部分還可并入公共電網。若所發電量不能滿足載體使用,就由市電托底,光伏發電與市電能實現無感切換。
四川天府新區首批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投運后,在組建使用壽命內預計可發電757萬度,年均發電量達30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92噸,讓四川天府新區能夠實現“綠電”就地消納,有效減少電網承載壓力。
據統計,這一項目總體利用面積約3100平方米、裝機容量合計約0.4MW。在建設過程中,項目結合場地建設條件及歷史用電習慣,在不影響各載體單元生產生活的前提下,結合發電量、屋面結構形式、屋頂可利用面積、承載力及電站建設后的整體美觀性進行光伏方陣布置規劃。
另悉,近年來,錨定“雙碳”戰略目標,天府新區同時在天府總部商務區西區、成都科創生態島布局的集中供能項目,利用了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高效熱泵和蓄能技術,實現對總部商務區西區330萬平方米、科創生態島92萬平方米建筑的集中冷暖供應。
據估算,兩個集中供能項目的投運將形成良好的綠色節能示范效應,完全投運后每年總共將節約標煤超8599噸,減排二氧化碳20974噸,相當于種植116萬棵樹。(記者 白洋)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