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5日電 (劉忠俊 余文)青神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1月25日透露,該縣成功獲得成都海關頒發的“出境新鮮水果果園注冊登記”行政許可決定書,標志著當地62757畝柑橘果園取得出口基地備案資格。

面對國內柑橘市場的激烈競爭,青神意識到拓展國際市場是提升產業效益、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柑橘要出口并不容易,在注冊登記、安全生產等方面都要一一闖關,才能拿到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各國對農產品,尤其是柑橘類產品的農藥殘留量、品質規格等設定了嚴格標準,這對長期遵循國內銷售體系的青神果農而言,無疑是一項全新且復雜的考驗。“出口柑橘必須源自海關備案的果園基地,而青神以前備案基地的面積和產量均相對有限,為柑橘出口增添了新的挑戰。”青神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委會技術部負責人何帥奇稱。
面對重重挑戰,青神縣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及成都海關、樂山海關溝通協作,將柑橘全域出口備案試點工作放在青神。通過深入企業調研,細致掌握企業實際需求與面臨困境,樂山海關創新推出以區域為主體代替以零散種植戶為主體的海關備案模式。這一模式由一家龍頭企業牽頭,將一定區域內的果園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申報,提高了柑橘種植基地的備案效率。“以前,都是對零散種植戶為主體進行海關備案,相當于各果園如同散兵,各自為戰。現在由公司牽頭,將青神高臺鎮、白果鄉等區域內的近6.28萬畝果園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申報,大家抱團發展,提升了競爭力。”何帥奇表示。

據了解,為統一管理和把控品質,青神縣構建“政府+公司+基地”的管理機制,明確職責,加強日常監管及相關技術指導,確保基地管理規范,產品符合認定要求。與樂山海關緊密合作,共同制定了《青神縣出境柑橘果園全域注冊登記創建方案》,細化分工。同時,邀請成都海關、樂山海關業務專家進行專題授課培訓,在產品質量與安全控制上給予指導,全面提升軟硬件實力。
在此基礎上,青神縣還大力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工程,廣泛采用綠色防控、生草栽培等先進生產技術,其覆蓋率已高達80%,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友好與產品品質的綠色升級,為青神柑橘的國際化征程打下了基礎。“聯合7個鄉鎮、街道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和52個村、社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辦員,構建了‘1+52+7’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果樹修剪、病蟲害統防統治、疏花疏果、水肥管理、農藥用量控制等關鍵環節,均嚴格遵循國際標準,確保柑橘品質達到國際認證要求。”青衣助農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理事長吳丹稱。

為確保每一環節都可追溯、農事操作規范、基地持續符合出口標準,青神縣各部門、鄉鎮(街道)及公司各司其職,通過現場檢查、臺賬審核、產品抽檢等手段,實施全方位監管。截至目前,青神縣分別開展柑橘抽檢與出口檢疫160余次,且每次抽檢的合格率均達到了100%。
6.28萬畝柑橘基地獲得出口資質,不僅為青神縣特色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更為當地果農與企業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激發了無限發展潛力。“獲得出口資質,不僅提升了收入,更促使大家種植高品質的柑橘。同時,通過加入合作社、利用電商平臺等多元化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青神縣白果鄉虎渡社區種植大戶李雪松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