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3月22日電 (王哲)承千年文明,釀大國濃香。在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開幕前夕,3月21日下午,由四川日報全媒體、川觀智庫川酒傳播研究院主辦的“大咖話川酒”第二季在成都正式啟動。來自考古、文博、歷史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共聚一堂,以考古實證為基,以文化創(chuàng)新為翼,共同解讀“川江蘊酒源”的非凡韻味。

長江的奔騰激蕩,孕育了微生物的多樣繁衍;岷江的冰川融水,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沱江、涪江、嘉陵江和赤水河的蜿蜒滋養(yǎng),積淀出特殊的黏土窖池。龐大的川江水系孕育了獨有的自然環(huán)境,架構了川酒濃香源遠流長的根脈。
“酒是液態(tài)的時間……”四川省酒業(yè)協(xié)會首席顧問王少雄以“川江蘊酒源蜀酒甲天下”為主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每一滴酒液都是自然、時間與人類共同釀造的結晶,其中,山川河流縱橫交錯、巍巍群山逶迤環(huán)抱的四川盆地,恰是上天賜予的“天然窖池”和“釀酒天堂”。以五糧液為例,五糧液的釀造水源取自岷江古河道深層地下水,歷經(jīng)千年巖層過濾,水質(zhì)清澈且富含20余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為五糧液的卓越品質(zh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四川宜賓先民也許早已發(fā)現(xiàn)了好水釀好酒的規(guī)律!鄙轿鞔髮W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大倫在參加圓桌論壇時認為,長江十大支流,四川獨占四支,水系發(fā)達讓巴蜀美酒占盡先機。

同樣,在中國酒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修余看來,“江流匯聚”的地理特征是宜賓釀好酒的重要原因。他說,山環(huán)水繞、氣候適宜不僅讓宜賓物產(chǎn)豐富,交通便捷也讓宜賓地區(qū)成為物流、客流交往樞紐,形成開放包容的人文環(huán)境。在這里,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荊楚文化都能找到落腳點,也塑造了各民族人民對酒的不懈追求。所以,業(yè)界素有“江之頭宜賓,酒之頭五糧液”的說法。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王少雄還認為,“五糧配方不僅是工藝突破,更是對多元共生的文化認同”,這種開放包容的釀造智慧,正是川酒的人文基因和釀造哲學。
江河為脈,酒源肇始。作為岷江、金沙江、長江三江交匯之地的宜賓,有著4000多年的釀酒史,是否是中國酒史的重要源頭之一?
在圓桌論壇上,一件考古界的大事屢屢被提及——“考古五糧液”項目為以“地穴式曲酒發(fā)酵窖池”為主要特征的宜賓多糧大曲釀酒技術和五糧液古窖池群歷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實證,為我國蒸餾型白酒起源發(fā)展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考古實證。
“‘宜賓蒸餾酒釀造歷史首次上溯到元朝’,這是一個關于中國白酒考古的新論斷,也是中國白酒考古新的‘里程碑’!倍辔簧疃葏⑴c五糧液元明釀酒古作坊等川酒釀酒老作坊考古工作的專家表示,通過文獻研究與考古實物相結合,充分證明“宋元之際,四川釀酒業(yè)就已經(jīng)處于一個非常發(fā)達的水平”。
“‘考古五糧液’的價值在于通過文獻、實物將五糧液白酒歷史在宋元之際找到基點!彼拇ù髮W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霍巍認為,宋元之際,國內(nèi)外交流、交往、交融頻繁,宜賓憑借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逐漸走向歷史前臺。
千年傳承,美酒流芳!罢嬲奈拿鱾鞒,從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在每個時代,用當代話語重新詮釋永恒價值!蓖跎傩燮诖捍ń勗斓臇|方味道,終將成為人類共同品讀的文明史詩。
據(jù)了解,2024年“大咖話川酒”第一季活動分別以“好糧釀好酒”“佳釀傳千年”“蜀酒濃無敵”等為主題,通過精彩的講座、對話與分享,將川酒的物性之美、傳承之脈、人文之韻娓娓道來,譜寫了“川酒甲天下”的全新注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