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近日,由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聯合電子科大西區科技園舉行的“高質量人才引領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活動,進一步推動服務企業的質量和效率。
今年以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機遇下,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進一步深化人力資源區域協同,多措并舉構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生態圈,以人力資源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服務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聚焦主導產業
構建人才產業創新生態圈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重要承載區,在新形勢下,合作街道如何推動實現人力資源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創新驅動?如何促進人才、產業、創新協同一體發展?
圍繞這些問題,此次論壇活動中,來自各領域的專家,現場就專家庫的建立、運行模式等主題,進行了發言,幫助企業家們更好的了解了國家相關政策、行業最新信息。現場企業也紛紛積極互動,講述企業發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
“這次論壇為我們企業提供了風采展示、鏈接融合市場資源的平臺,這樣的機會很難得。”當天,許多參會企業對活動效果紛紛給出高度評價。
在合作街道,多種形式的人力資源平臺,深度聚焦以電子信息為主導領域的企業人才需求,通過專家和平臺的結合,服務于企業人力資源所需,構建了人才、產業、創新三維融合的生態圈。
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享站就是其中之一,該平臺匯集了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新增勞動力、在職員工、企業離職員工、長期失業居民等人力資源信息,形成了人力資源數據庫,拓展了“共享用工”新型用工模式基礎,并采取“專題會診”的破難模式,為企業用工提供個性化和集成化服務。
此外,街道還探索構建西區人力資源市場、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行業秩序,提升產業園區知名度,逐步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人與崗精準匹配
企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同頻共振”
此次論壇上,“高新區合作街道企業服務站”正式授牌,成為合作街道助力企業和市場供需“對接”的又一有力舉措。
實現人崗精準匹配,是人力資源服務的最大價值和功能。今年以來,通過送政策、摸需求、引服務等“組合拳”,合作街道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的“同頻共振”。
街道充分發揮各類線上社交平臺,實現信息線上推送全覆蓋;進企業、進園區定向“點對點”,“面對面”宣傳政策。累計送政策到企業700余家、進園區專題宣5次。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擴大了政策的覆蓋面、推送的精準度、落實的穿透性。成功幫助168家企業申報各類政策補貼740余萬元,實現了從“企業找補貼”到“補貼找企業”的實質轉變。
在上門走訪、問卷調查的過程中,街道摸清了140余家企業人力資源服務需求,并梳理形成需求清單;建立“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享站”,精準匹配企業共享用工,為宇芯公司、匯通西電等企業達成“共享用工”70 余人;引入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保障奇宏電子、瑞琦科技等企業急缺用工500余人。
針對困難群眾,街道積極提供就業幫扶,“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打造230平方米宜業宜學靈活就業陣地,擴充優質靈活就業崗位30個,幫助18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手工勞動實現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
融入產業鏈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上,電子科大西區科技園還發布了“OVU中電陽光信息港”項目,央企+高校+國資平臺的“三強”聯合,將推動高新西區電子信息產業“建圈強鏈”落地落實。
以人力資源推動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發展的成果,在合作街道不斷涌現。近年來,合作街道將人才工作與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充足人力資源保障。今年,合作街道牽頭轄區12家園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政府+園區”雙輪驅動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資源、園區品牌優勢,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到成都高新區登記注冊,助力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未來,我們加快人力資源協同產業發展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價值鏈深度耦合,以人力資源為產業創新發展賦能為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合作力量’。”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