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四川高校首次開設專門介紹煙草對健康危害以及如何防控的課程——煙草危害與防控。日前,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為研究生開課。講師團陣容強大,有呼吸科大咖、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教授;梁宗安教授、劉丹教授、毛輝教授,陳勃江教授等醫護專家。
據毛輝教授介紹,之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是為了培養專業的煙草病學人才,降低吸煙相關疾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為改善我國煙草危害問題作出貢獻。她說,通過向醫學生傳授煙草病學的知識,一方面讓他們不接觸煙草,另一方面用專業去影響更多的人不吸煙以及戒煙。課程還設置了戒煙門診情景模擬,讓學生模擬門診工作過程向吸煙患者宣教煙草危害、戒煙益處,指導患者設定戒煙目標并指導戒煙。
“煙草病學”,專門研究煙草對健康的危害
課堂上,講師團成員拋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在我國,15歲以上吸煙者達到3.5億人,占世界吸煙總人口的近1/3。更可怕的是,約有7.4億人是被動吸煙。我國每年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高達120萬, 大約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于煙草相關的疾病。然而,絕大多數人煙草危害知識匱乏,煙草防控意識薄弱。基于這樣的背景,研究煙草對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控已經構成一個專門的學科,稱為煙草病學。
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教授毛輝告訴記者,煙草的燃燒過程中會產生4000多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其中有69種致癌或促癌物質。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尼古丁類,這是高度成癮性物質,其成癮性僅次于海洛因,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管內膜受損,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吸煙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吸煙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及周圍血管病的發病率均明顯升高。除了對心腦血管的傷害,吸煙還容易導致猝死、視力衰退、增加意外損傷的風險等等。
吸煙不僅傷害自己,更傷害他人。毛輝教授說,被動吸煙者比主動吸煙吸入的有害物質更多。同一個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機率增加1.4倍,同2個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的機率增加2.3倍;如果在室內吸2支煙,其污染程度比在室外高20倍;丈夫吸煙的女性的肺癌患病率為丈夫不吸煙者的1.6-3.4倍。可以說,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
專家呼吁,任何時候戒煙都有用
毛輝說,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煙草依賴”,確診煙草依賴有十分具體的標準, 比如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體驗或者出現過“對吸煙的強烈渴望或沖動感”“對吸煙行為的開始、結束及劑量難以控制”等等。如果出現了煙草依賴,單純靠毅力戒煙,這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絕大多數吸煙者必須依靠外界的幫助才能成功戒煙,醫生會通過藥物和行為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吸煙者戒掉煙癮。
其實很多吸煙者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就是陷入煙草的世界無法自拔。很多煙民甚至存在僥幸心理,自認為身體并沒有因為吸煙而出現不適,不需要看醫生和戒煙。經常有吸煙者說:“反正我都吸了幾十年煙,早就傷了身體,戒不戒也無所謂了。”而實際上,吸煙是一個慢性成癮的過程,煙草是在慢慢侵害人體的健康。
說到戒煙,很多人會給自己找無數的借口。但事實上,任何時候戒煙,都比一直吸煙好。戒煙人的壽命長于繼續吸煙的人。吸煙者患肺癌的相對危險度是不吸煙者的10—15倍。而一個吸煙者戒煙10年后,他患肺癌的危險性將比繼續吸煙者降低30%至50%。戒煙還會降低吸煙者患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和其他多種癌癥發病的危險度。
你有煙草依賴嗎?
確診煙草依賴通常需要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體驗過,或表現出下列六條中的至少三條:
1、對吸煙的強烈渴望或沖動感;
2、對吸煙行為的開始、結束及劑量難以控制;
3、當停止吸煙或減少煙量時出現生理戒斷狀態;
4、耐受的依據,例如必須使用較高劑量的煙草才能獲得過去較低劑量的效應;
5、因吸煙逐漸忽視其他的快樂或興趣,在買煙、吸煙或從其作用中恢復過來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增加;
6、固執地吸煙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后果,如過度吸煙引起相關疾病后仍繼續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