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6日電 (魏巍)成都市五醫院近日披露,76歲的患者腿腫瘙癢數年,最終被診斷為淋巴水腫, 在該醫院手術后,相關癥狀隨即消失。
近日,76歲的患者張婆婆(下稱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坐著輪椅進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血管外科)診室,她不停地用手摳左腿,一邊摳一邊嘆氣。當天坐診的是副主任醫師姚佐懿,他看患者面容憔悴,有氣無力的樣子。還沒等他詢問,患者就把雙腿暴露給醫生,“醫生,你看我的腿。”
該患者的兩條腿,肉眼可見地不一樣粗,左腳背腫得很高,鼓得像饅頭一樣。左腿的皮膚粗糙,大腿內側被抓得發紅。在姚佐懿醫生的詢問下得知,患者說她在幾年前做過宮頸癌手術,手術后過了一段時間腿就這個樣子,左腿一走路就腫,走得越遠腫得越大,“每天都癢,用啥止癢藥都不管用,還脹得難受,腿上像掛了石頭,根本抬不起來,看了好幾家醫院都說不清到底是啥問題。”
姚佐懿摸了摸患者的雙腿,左側大腿皮膚稍微有些粗糙,按壓有凹陷,但是下肢靜脈彩超卻是正常的。結合患者的情況,可以解釋的原因,其中最大可能的就是淋巴水腫!
輾轉多年就醫,患者一家人第一次聽說“淋巴水腫”這個診斷。原來,人體除了動脈、靜脈血管,還有一些管道叫淋巴管。淋巴管的作用是收集人體的蛋白、脂肪和一些免疫細胞并運回心臟,但是有的腫瘤和手術進行淋巴結清掃后,會導致腹股溝區或者腋窩區淋巴管堵塞和破裂,淋巴回流不通暢形成淤積,就引起水腫了。像該患者這樣多年的癥狀,一般的治療手法效果并不好,只能手術解決。
淋巴水腫手術,說起來很簡單,醫生只需要在患者的左腿上開五六個2—3厘米的小口子,醫生將外周的淋巴管挨個縫到靜脈上,修出一條條通暢的路就完成了。但是,由于人體淋巴管太細,像該患者的淋巴管只有0.2—0.3毫米粗,也就是說幾乎跟成人頭發絲(0.15毫米)一樣粗。姚佐懿醫生團隊必須在可以放大20倍的顯微鏡下,用細到0.02毫米的針線把淋巴管縫到靜脈上。整個手術時間內,醫生需要全神貫注,“淋巴管和針線都很細小,需要極其穩定的手和高度集中的精神,一臺手術下來眼睛難免有些酸疼。”
好在,手術很順利。手術剛一結束,該患者的左腿就開始消腫,回到病房后腿部的瘙癢癥狀逐步消失。
據悉,目前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是首家開展淋巴靜脈吻合術的成都市市級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血管外科組目前開展針對主動脈疾病(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外周動靜脈疾病(動脈硬化閉塞癥、動脈栓塞、靜脈血栓、髂靜脈壓迫綜合征、靜脈曲張、透析通路維護、頸動脈疾病、腸系膜上動靜脈疾病、門靜脈血栓、盆腔淤血綜合征等)、外周淋巴外科疾病(肢體淋巴水腫)、動靜脈畸形(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相關治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