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30日電 (吳平華)請描述一下您的病情,您的肚子痛是長期的還是間歇性的?您拉肚子的次數是?市民小李因為腹痛、腹瀉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預問診的對象是一位“電子醫生”——近日,AI門診預問診系統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投用。據悉,這也是該類系統在西南地區首次投用,標志著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智慧醫療”再次踏上新征程。

新體驗:還沒進診室已完成預問診
以前到醫院門診看病,感覺醫生問基礎信息就占了一半的時間。這次,小李通過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平臺完成掛號后,在掛號頁面出現了一個“智能預問診”的提示。等待就診期間,他開始了和智能醫生助理的對話,對自己的不適情況等作了描述。

當小李進入診斷室時,發現剛才自己和系統的對話已被整理為主訴、現病史、過敏史等相關資料呈現在接診醫生的醫生工作站界面,“感覺很好,醫患雙方都節約了時間。”
新智慧:AI賦能個性化問診體驗
本次投用的AI門診預問診系統,是“智慧醫療”的一次再升級——近年來陸續有不少的預問診系統問世,但這一被AI“加持”的系統其特別之處在于,它不再是單一的提供文本選項供患者勾選,而是搭載了多模態的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內核。
簡單來說,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從選擇題變成對話框,可與患者進行自然、流暢的對話,從而實現了預問診的精準度實現再提升。
據悉,該AI門診預問診系統搭載了海量的醫學知識,可以模擬醫生問診思路,從患病時間、發病緩急、病因誘因、是否服用過藥物、過敏史等進行全面問診,再結合患者回答智能調整追問,形成個性化的問診體驗。
新思路:新質生產力引航溫度醫療
患者和AI門診預問診系統的對話方式不僅限于文字,包括部分方言在內的語音或者是圖片都能識別,從而多元化的滿足患者操作需求。最后,系統將依據得到的對話答案智能化綜合整理出病史相關基礎資料,同步至門診醫生工作站作引用參考。由“解綁”基礎工作釋放出來的時間成本,可用于醫生和患者更深層次的溝通,有助于進一步構建具有溫度的醫患關系。
據介紹,該系統的核心功能還將不斷追醫學熱點、難點、亮點信息,定期完成數據更新,以持續性保障知識庫的先進性和準確性。目前,AI門診預問診系統的功能針對于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預約掛號的患者,而后也將不斷進行功能探索,進一步拓展使用者的范圍。
智慧醫療:讓市民更方便
作為區域醫療的“排頭兵”,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堅持以新質生產力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新興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目前,智慧化診療已覆蓋掛號、門診、住院、回訪等多個診療場景,以高科技護航高效能、高質量診療和服務,助力多層次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據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還將繼續依托各類新興數智化、智能化技術的賦能,助力醫院全速邁入智慧診療新時代,著力于打造出貫穿于“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全程的智能醫療健康生態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