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9日電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工作要求,落實國家文件要求,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創新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變革德育課堂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水平,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成都市教科院)于近日在四川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成功舉辦了AI德育課研討活動。

此次活動由成都市教科院主辦,四川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承辦,成都市中和中學潤和分校、成都高新區公園小學協辦。成都市教科院書記、院長羅清紅,成都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員周玫,四川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書記、校長樊杰,成都市中和中學潤和分校書記楊群,成都市雙流區棠湖小學教育集團書記、校長楊柳,成都石室天府中學校長李萍,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副校長王寧,成都市教科院實驗中學副校長蔣理,成都高新區公園小學副校長譚宏斌,成都市雙流區公興小學書記、校長張元根,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督學鐘勇俊,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督學楊遠瓊,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小學書記、校長楊先國,成都市教科院附屬中學天府一街學校校長岳聰,成都市慶安小學副校長李鈺珍,成都市雙流區棠湖小學南區副校長袁野,德陽市旌陽區珠江路實驗小學書記、校長何景民,成都師范學院副教授羅義蘋、著名學者趙子清以及到場參會和線上參會的2000多名老師參加本次教研活動。
此次教研活動共同探討了AI技術融合德育教學的突破,既有以往展示中國的先進科技和蕩人心魄的紅色文化,更是首次將AI技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三堂AI德育課由圓宇宙信息技術(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活動伊始,樊杰向參會嘉賓介紹了學校文化及發展。他表示,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青少年的關鍵。學校致力于構建一個充滿智慧的德育環境,注重德育與科技的融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德育教育需要與生活相結合,通過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孩子感悟道德的力量。學校將繼續秉承“春華秋實”的理念,探索和實踐德育教育,為培養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第一堂課由四川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教師王譽潔帶來的AI德育課《筑夢蒼穹問天探火》。王譽潔通過AR技術讓大家了解中國開啟行星探測工程天問的過程和祝融號首次登陸火星的場面。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著陸器、祝融號、天問一號也逐一“走進”教室,華陽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興奮觀察,探秘主要特點。學生紛紛踴躍完成互動活動: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機、征服火星建立各種基地的夢想。
隨后,成都市中和中學潤和分校教師王爽帶來AI德育課《陜北會師》。本課AR和AI技術逼真再現了紅軍陜甘支隊從哈達鋪到達吳起鎮的歷史場景,師生通過AR3D裸眼沉浸感受了紅軍長征中的精彩故事。紅軍戰士的智慧、樂觀、無畏,潤物無聲,感動著每個孩子的內心。
最后一堂課由成都高新區公園小學教師楊忻雨帶來的AI心理課《打開心靈之窗》。華陽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們通過3D動畫《情緒小怪獸》感受了人的多種情緒,在AR場景涂色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是黃色、生氣是紅色、平靜是綠色、傷心是藍色、害怕是黑色、喜歡是粉色”等表情包。學生們有趣的AR擊鼓傳花游戲,分享了自己的各種情緒場景。楊忻雨老師通過AI數字人“心悅”指令轉場,并讓學生和“心悅”互動對話。
周玫作了點評和總結,她表示在AR到AI德育教學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強調了幾個關鍵點:首先,從最初的AR展示到現在的綜合教學資源,包括AI問答、互動游戲、圖片文字和AI動畫等,已經形成了一種成熟的一體化課件,這在他們的教學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其次,通過具體實例展示了使用標簽進行課程設計和管理的優勢,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和個性化。再次,介紹了AI口令式教學的概念和實踐,強調了其為教學帶來的便利性和自然性。此外,特別提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AI教學的一個新嘗試,通過藝術表達和顏色識別等手段,探索AI在德育中的應用,顯示了教學內容的創新和多元化。最后,她展望了進一步探索AI教學的可能性,包括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師生互動方式,鼓勵參與者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推動AR和AI教學的發展。
最后,羅清紅作了指導和點評,他著重強調了德育在培育人類價值觀和改造精神世界方面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指出了實施的難度,因為德育的效果難以通過直接的觀察和測量來體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提出應采用新技術,如增強現實(AR)和人工智能(AI),來設計更具吸引力的課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他們的注意力。他認為,德育應當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通過情感的具象表達深入學生內心,強調情緒識別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他高度贊揚了將AR和AI融入德育的創新實踐,并回顧了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肯定了德育活動中明確目標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技術提高教學效果的直觀、互動方式。此外,他強調了未來教學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并討論了情感表達和互動參與的改進意見,指出了提問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