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顛覆性技術前瞻(2024)》,發布了具有前瞻性的15項顛覆性技術,其共同特征是“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更加具有顛覆性,能夠解決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問題,并且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新賽道”。

顛覆性技術創新是科技創新塔尖上的明珠。通過加強顛覆性技術創新,有助于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此前,2022年該所發布的顛覆性技術前瞻報告中,曾準確預判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將實現突破。
當天發布的15項顛覆性技術,分別是硅光芯片、存算一體芯片、可解釋人工智能、類腦智能、空天地海一體化信息網絡,通過“換道思維”解決高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數據智能、信息通信的技術問題;
量子計算機、mRNA疫苗、多模態分子成像、多組學智能分子育種、人形機器人,分別解決算力、傳統疫苗、高端儀器設備、農業種源、機器人發展的相關問題;
激光顯示、可重復使用運載器、石墨烯、可控核聚變、燃料電池,它們的目標是解決新型顯示、商業航天、高端材料、能源安全、油氣資源供給不足等發展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發布的15項顛覆性技術與四川的科研基礎和產業布局有很多“重疊”。不久前,四川發布2024年產業新賽道名單,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固態電池等,與該所2023年、2024年《顛覆性技術前瞻》報告中的多項技術“不謀而合”。
該報告也肯定綿陽在多項顛覆性技術上有很強實力和產業優勢,包括可控核聚變、機器人、核醫學、激光顯示、航空航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