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0日電 (單鵬)“‘北歐的三文魚最快48小時可從捕撈地端上成都餐桌’,我對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印象深刻。”20日,意大利羅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名譽會長張國權在成都接受采訪時稱,四川與歐洲在物流方面的聯系十分密切。
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20日在成都開幕,張國權作為僑胞代表列席此次會議。每年,張國權在廣東的服裝工廠把大量服裝通過鐵路運至成都,再經中歐班列運抵歐洲市場。“服裝的季節性很強,中歐班列縮短了物流時間,對出口有很大好處。”他表示。

當前,四川加快構筑向西向南開放戰略高地。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較2023年增長16.6%,突破87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較2023年增長33%,突破100萬噸;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突破3.6萬列。同時,四川提升成都口岸通關能力,建立鮮活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首發“越滇蓉歐”“中老泰馬”班列。
得益于開放政策,四川在2024年實現外貿進出口10457.2億元,進出口總額較2023年增長9.4%。從已公布的外貿數據看,四川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外貿進出口唯一突破萬億元的省份。四川的平板電腦、碳酸鋰、魚油、檸檬等出口保持中國第一;鋼軌、白酒、魚子醬出口居中國第二;鋰礦進口居中國第一,冰鮮三文魚進口居中國第二。
“我們的魚子醬出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雅安魚子醬產量占到世界市場份額約14%。”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表示,在產品“出海”中,企業要做好產品本身,敢于拓展新興市場,讓更多海外客戶了解、認可中國產品。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四川在2025年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質效;加快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恢復和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做強國際航空貨運基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貫通,提升中歐、中老班列等運行質效;主動對接雙邊、小多邊貿易投資協定,支持拓展東南亞、西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