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7日電 (唐千越)4月16日,瀘州市龍馬潭區雙加鎮的龍馬潭區水產現代農業園區稻蝦基地里,鄉賢郭昌亮正在蝦塘邊熟練地收蝦網,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順勢滾落筐中,一旁的院壩內,妻子章燕正忙著將剛打撈上來的小龍蝦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揀打包。

“我們每天凌晨五點左右開始收網,再分揀龍蝦、裝車,趕在中午之前送往城里的市場。”郭昌亮介紹,分揀到太小的龍蝦會轉塘投放。“相比于冬季投放小龍蝦,現在氣溫更高,龍蝦生長周期短,20多天即可進行銷售。”
“現階段正是小龍蝦的上市旺季,大蝦30多元一斤,中蝦20多元一斤,小蝦10多元一斤。”郭昌亮開心地說,“我每天能出產500多斤蝦,預計今年春季能賣2-3萬斤,收益相當可觀!”
小龍蝦銷量一路走俏,離不開良好的品質。據悉,該基地采用“稻蝦共養”發展模式,蝦可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則可為蝦供餌、遮陰、避害,“稻蝦共作”在田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綠色生態閉環,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
“以前我們單純養蝦,畝產值就是在2000多元左右,自從種了水稻,畝產值可達到3000多元,提高了1000多元。”郭昌亮介紹,目前蝦塘面積有120畝,5月份小龍蝦收完以后,就可以種水稻,水稻9月份收割以后馬上養殖第二季龍蝦,實現“一田多收”。
不變的是那塊田,變的是種田的理念。雙加鎮充分利用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探索建立“鄉賢+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本地鄉賢引領作用,強化聯動,凝聚合力。集鄉賢之智,把好產業“思路關”,盤活本地資源要素,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今年,郭昌亮又有了一個新想法,計劃將“稻蝦共養”與休閑垂釣、鄉村美食體驗相結合,實現農旅融合發展,讓“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稻蝦小產業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大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