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7日電 (張書浩)花香變油香,油菜收割忙。近幾天,巴中市平昌縣南天門管委會紅山村的油菜已大片成熟,飽滿的菜籽角掛滿油菜稈。5月7日,農機手正駕駛著收割機在田里來回穿梭。

在收割現場,隨著收割機齒輪轉動,一株株油菜被快速地投入機器,完成收割、脫粒、分離、粉碎等工序,油菜籽則通過卸糧口源源不斷地涌向車斗中。油菜殼、油菜秸稈被自動粉碎成末,均勻拋灑在田間,實現秸稈還田。
“我們采用機械化收割,相比傳統人工收割的效率要高上幾十倍。10多分鐘就可以收完一畝。”農機手唐仕紅介紹,傳統人工收割2個人一天才收一畝,機械收割一天能收50畝到60畝。
機械化收割油菜,不僅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等工作,還能實現菜籽殼均勻還田,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節支增收。
“今年收成很好,昨天收了52畝,近18000斤菜籽。”四川平昌金福康糧油科技有限公司農技師方強介紹,該地平均畝產300余斤,最高單產600余斤。按照目前的進度,每天可收割油菜150余畝。
油菜籽源源不斷地從田地里收割回來,大量的油菜籽如何晾曬呢?為了保障菜籽晾曬質量不受天氣影響,四川平昌金福康糧油科技有限公司新購入2臺烘干機,一天可烘干油菜籽40噸。“我們根據作物含水量設置作業時間,平均15小時可以烘干一批。”該公司烘干區負責人馬仕俊說。
油菜作為紅山村主要農作物之一,為保障糧油生產高產高效,該地采取平臺公司、村集體、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四方共建”+農業農村部門技術服務支撐,配備氣象、蟲情、墑情、苗情等智能監測系統,促進糧油生產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目前,已進入大忙季節,轄區9000余畝油菜正在搶收。通過機械化農機助力,預計5月10日左右完成收割。”南天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任新平介紹,油菜收割后的旱地全面推行夏玉米和高粱種植,水田無縫銜接水稻種植,確保種滿種盡,保障糧食安全。
據了解,今年平昌縣種植油菜43.4萬畝,目前收割工作已完成50%,5月中旬可以全面完成。近年來,平昌縣聚力打造“優質糧油+巴山肉牛”現代農業園區,堅持以農業公司為引領,大力推行農機社會化服務,著力構建集烘干、倉儲、糧油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目前,已有各類農用機械裝備13余萬臺套,其中大中型農機300多臺,覆蓋了耕、種、防、收、灌溉等各環節,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2個,機械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