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廣元朝天區規模發展木耳 充實村民“錢袋子”
2024年05月09日 11:0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9日電 (冉金鷺)搬送椴木、鉆孔、木耳接種……近幾天,廣元市朝天區水磨溝鎮紅坪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10多名村民正分工合作,忙著種植椴木木耳。

村民忙著種植木耳。楊青鵬 攝
村民忙著種植木耳。楊青鵬 攝

  “現在的菌棒都是機器打孔,極大地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接種也有專門的工具,種植方式越來越科學了。”紅坪村村民胡長泉手腳麻利地將菌種填入接種孔,他稱一臺機器一天能完成1000多椴耳木打孔,工作效率抵得上10多個工人,機器鉆的孔大小一致、分布均勻,而接種用的漏斗形工具操作也很簡單,省工省時。

  據了解,紅坪村自然資源豐富,溫度和濕度都適合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長,歷來就有種植食用菌的經驗。水磨溝鎮還邀請區科技特派員到田間地頭現場服務和指導,為促進農業增收、農民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目前,該基地種植黑木耳30畝、香菇20畝。

  “木耳接種即將全部完成,5月份氣溫回升后,就可以排棒養菌了。”紅坪村黨支部書記賈清龍介紹,排棒養菌后,當耳木周身上出現大量耳芽時,就開始起架出耳,等到木耳片長至八成熟時,就可以進行采摘。

  “按照目前的市場收購價,基地內的黑木耳預計可收入60多萬元。”賈清龍說,有了科技特派員的培訓和支持,種植黑木耳省時省工,村里的不少農戶也開始種植,這種高性價比的作物也有效拓寬了鄉親們的增收渠道。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朝天區各鄉鎮依托獨特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逐步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同時,不斷采取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就近務工等方式,擴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與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實群眾的“錢袋子”,讓農戶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 五月开心丁香婷婷久久看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亚洲狠狠狠狠狠2021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