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4日電 (劉剛 劉瑞)近日,由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劍鋒和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副教授王婭共同帶領的專家團隊,深入自貢市富順縣多個集體經濟肉兔養殖場,開展了工作調研和技術指導。

期間,專家團隊調研了富順縣富世街道保家村、琵琶鎮金竹村等地的肉兔養殖場,對當地村級集體經濟肉兔養殖產業進行了現場“把脈問診”,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專家們建議,肉兔養殖場要通過注射疫苗和添加抗應激藥物來降低養殖損耗率,并針對不同階段兔只的營養需求,可采取分群飼養和飼料差異化配比。
據富世街道保家村集體經濟肉兔養殖場負責人華平介紹,如今,富順肉兔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伊拉、伊普呂等優質品種的引進,為本地肉兔養殖業帶來了新的活力。特別是伊普呂品種,它以養殖周期短、肉質優良等特點,非常適合富順的養殖條件。盡管養殖前景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專家團隊的到來,為養殖場帶來了新希望。下一步,將按照專家的指導,不斷改進養殖技術。
據悉,為加快推進“完善鄉村人才引育留用機制”省級試點工作,近年來,富順縣鼓勵專家人才下鄉,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產業提質增效,助推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目前,富順縣已引導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銀齡計劃”隊伍、城市人才三支隊伍下鄉,首批動員130余人參與下鄉活動。下一步,將繼續在機制創新上求突破,鼓勵引導各類人才“下沉鄉村、服務鄉村、留在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