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8日電 (羅興 劉健)高粱垂紅穗,又是豐收年。7月8日,在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來寺村萬畝高粱種植基地,顆粒飽滿的高粱穗壓彎了枝頭。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高粱收割機來回穿梭,大口地“吃”進高粱穗,“吐”出粒粒高粱,一茬茬高粱桿轉眼間就成碎渣作為有機肥撒在田間。

“我們這個機器是一機多用的,可以用來收割油菜、高粱等。現在農田道路基礎設施都建設得比較好,收割效率得到了提升,一天可以收割20余畝地。”瀘州野火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昭云介紹說。
據了解,龍馬潭區為了進一步提升高粱產量,率先在來寺村進行了雙季高粱的種植,種植面積達200畝。雙季高粱首季2月下旬早播,七月初成熟收割。二季高粱通過漂浮育苗技術在6月下旬開始播種育苗,7月初首季高粱收割后開始移栽。
“今年,基地全程采用機械化耕、種、收,預計畝產量達600余斤。”胡市鎮來寺村村委會副主任曹洪浩高興地說,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每畝成本比人工節約200元左右。同時,還能保證二季高粱按時移栽。
龍馬潭區現代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唐一平介紹,目前,龍馬潭區高粱種植面積4.2萬畝,預計產值可達一億元,高粱種植戶戶均增收可達4200余元。在國慶節前后,二季高粱將迎來豐收,屆時高粱種植戶的收入將進一步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