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6日電 (劉剛 李惠玲)“今年,農場種了200畝左右的稻蝦田,小龍蝦早已賣完,銷售額在60萬元左右。現在水稻也即將成熟,預計能收獲16萬斤,也全部被客戶預定!”近日,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蝦滿塘家庭農場負責人羅清剛說。

據羅清剛介紹,自己利用村里的撂荒地發展“稻蝦共作”項目,地里種植的水稻成熟收割后養殖小龍蝦,稻田為龍蝦提供了天然餌料和棲息地,養出的龍蝦個兒大、味美、銷路好;龍蝦吃掉稻田里的害蟲,其糞便和殘餌又可為稻田增肥,稻谷產量提高且有機無公害,通過這種無農藥、無化肥、無污染、無公害的方式種出來的水稻,口感香滑軟糯、色澤晶瑩、香味濃郁,市場供不應求。水稻、小龍蝦互相成就,實現了共贏,一塊田地也有了兩份收入。
據了解,“稻蝦輪作”是“一水兩用”和“一田多收”的糧經復合新模式。近年來,橋頭鎮積極開展撂荒地復耕工作,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如今,稻蝦產業已成為橋頭鎮促進群眾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貢井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稻蝦輪作”已經成為橋頭鎮農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了眾多客商前來采購。下一步,希望橋頭鎮繼續探索和完善“稻蝦共生”模式,結合自身優勢,實現荒地變良田,念活“綠色”致富經,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