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3日電 (吳平華 秦旭)當前正值村里南瓜管護關鍵期。近日,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民東社區村監測戶劉永燕在村“兩委”推薦下,在“家門口”的南瓜基地里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些種植工作我做得來,在基地上班一天有80元的收入,很滿意。”

金秋湖鎮交通便利,區域內茶葉、油樟等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也是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要抓手,也是當地干部帶領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底氣所在。
“我們村特色產業有油樟、南瓜、畜禽養殖、柑橘等,有標準化生豬養殖場4個,南瓜種植示范基地1個。”據民東社區村第一書記呂軍威介紹,依托產業優勢和交通優勢,2023年民東社區村村集體純收入13.44萬元,同比增長33%。2023年全村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831元,同比增長10.5%。

鄉村產業興,村民增收路更寬。金秋時節,走進民東社區村,村民們在田間地頭采收農作物,或在自家院壩里晾曬農產品。晾曬在陽光下的花生成為村民一道別樣的風景。
“這段時間天氣好,收獲了之后曬幾天更方便儲存。”得益于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和村集體經濟帶動作用,脫貧戶曾國英覺得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農技人員經常下來指導,加上外出務工,我們發展還不錯。”曾國英的孫子蔣超越表示:“爺爺奶奶在家里養了10頭豬以及許多雞鴨鵝,能為家庭帶來約2萬元的收入,正是這種種養結合模式,預計今年人均年收入將達到16000元左右。”
產業發力,基層給力、群眾受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除了常態化開展防返貧監測,完成脫貧人口集中排查和收入預測算外,駐村工作隊和村社干部按照“看、問、算、幫、認”五步工作法,針對貧困戶的不同情況,一戶一策,因戶施策,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完成了脫貧人口“三類動態清零”任務,下足繡花功夫,讓困難群眾在發展路上越走越順。
“下一步,民東村將根據全省2024年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集中大排查的安排部署要求,凝聚各方工作力量,扛起政治責任、全面摸清家底、嚴把數據質量,高質量完成本次的集中大排查任務。”呂軍威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抓好各項幫扶措施落地落實,集中更多資源力量支持群眾增收和產業發展,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翠屏區持之以恒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始終把高質量充分就業放在重要位置,把培育市場經營主體為主要抓手,把群眾移風易俗抓在手頭,將脫貧勞動力參與項目建設納入驗收必要條件,統籌銜接資金引導企業實施初加工、代加工項目,更好滿足群眾就近務工就業需求,進一步推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