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近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金色的稻浪在田中翻滾,描繪出一幅秋日豐收美景。該農業園區位于龍塘鎮下海村,2800畝集中連片的水稻種植基地由村民聯合創建,涉及492戶農戶。
【同期】鹽源縣龍塘鎮下海村黨委書記 陳世發
前面的時間,大概一畝的產量在800斤左右。現在的產量,通過提升改造,是在(1000至)1200斤左右,(提升200至)400斤,(收入增加)大概就是在600元左右一畝。這個(改變)離不開農業農村局的扶持和指導。
【解說】在距離不遠的梅雨鎮黑山村,金黃的稻穗也在隨風輕搖。今年國慶過后,這片高標準農田就將進行機械化采收。
【同期】鹽源縣梅雨鎮黑山村黨總支副書記 羅斌
(現在每畝)1100至1200(斤),往幾年是八九百斤。對村民來說,現在有這種科學的種植技術,產量也提高了,生產出來的口感也是比較好的。
【解說】每年播種季節,農業部門和鄉鎮的技術人員都會扎根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進行標準化種植,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還會定期使用無人機進行噴藥。
【同期】鹽源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 江云
在糧食生產上的話,通過推廣“良種”“良法”,實施這些綠色防控(法),包括這些殺蟲的,還有監測的一些設施設備在里面,達到農業增產的這種效果。
【解說】據了解,圍繞“天府糧倉”涼山片區建設,鹽源縣2023年度完成2.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度又啟動2.5萬畝建設任務。
陳選斌 涼山鹽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