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9日電 (肖蒙 余艷萍)連日來,洪雅縣“青衣江流域糧食現代農業園區”柳江片區高標準農田里,種植戶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小麥種植工作。

據了解,“稻麥輪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按一定順序和時間間隔,輪流種植水稻與小麥的農業耕作方式。稻谷收割后,及時播種小麥,利用稻谷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洪雅縣在推進“稻麥輪作”過程中,注重發揮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通過引進先進農業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走進高標準農田區域,種植戶正利用無人機進行小麥播種,伴隨著旋翼的嗡嗡聲,無人機按預設程序和路線開展低空飛行,將小麥種子均勻撒在田里。
2024年洪雅柳江片區首次采用‘稻麥輪作’模式,此前已順利完成800畝油菜播種任務。目前,正在播種小麥,面積600多畝。“無人機播種,3天內就能完成。”洪雅縣豐之源農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德林稱,農業機械化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還能實現精準、高效的田間管理,也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播種時對土壤濕度有什么要求?一畝地要用多少種子、化肥?要播多深?行距多少?為保證及時完成小麥播種,洪雅縣農業部門還邀請四川省農科院小麥專家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為來年小麥豐收打好基礎。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李朝蘇從小麥免耕帶旋播種的技術要點出發,對播種的每個環節進行了詳細講解,現場指導農機手開動播種機進行技術演示。“專家帶來新技術,解決了小麥播種難題,計劃種700畝,對小麥增產有信心。”種糧大戶舒澤路稱。
與傳統人工播種相比,運用小麥免耕帶旋播種新技術可一次性完成翻耕、開溝、施肥、播種、覆土等環節,效率提高3倍以上,且小麥播種質量也更高。“現在是小麥播種的關鍵時節,近期雨水多,土壤濕度高,耕翻整地質量不高,現場演示的免耕帶旋播種技術直接免耕播種,出苗率還可提高10%以上,為來年小麥豐收提供了保障。”李朝蘇表示。

2024年是洪雅縣恢復小麥大規模播種的第一年,小春生產開始后,該縣積極與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擇優推廣適宜洪雅氣候、土壤條件的小麥品種,并進一步優化小麥種植技術、降低種植戶投入成本。“將充分發揮技術團隊優勢,指導種植戶做好小春作物田間管理,為來年豐收做保障。”洪雅縣農業農村局陳衛芳稱,預計洪雅冬小麥播種面積將達4200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