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6日電 (張敏 趙得志)眼下,正值采摘和食用新鮮羊肚菌的好時節,走進廣元市朝天區羊木鎮食用菌示范基地的黑色溫室大棚內,菌香混合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一朵朵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錯落有致地盛開在菌壟上。

返鄉創業青年丁彬瀚正帶領著村民們,手持小刀小心翼翼地穿梭其中,快速采收羊肚菌,豐收的喜悅溢滿臉龐。另一邊,還有村民專門對這些羊肚菌進行分揀、裝箱,將它們第一時間運往各地市場,以滿足消費者新春嘗鮮的需求。
立志向展抱負 自主創業反哺家鄉
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作為。10年前,丁彬瀚懷揣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建設家鄉的強烈愿望,從綿陽一所市屬高校辭職,毅然選擇返鄉創業。
2014年,丁彬瀚牽頭創辦霖興菌類農業科技公司和泓森農業科技合作社,并在同年創立自己的品牌“山孩兒”。創業之初,資金短缺、技術不成熟、市場認可度低等困難接踵而至,尤其是2016年夏天,因高溫導致20多萬袋菌棒損壞,80多萬元投資化為烏有。在萬般無奈之際,當地黨委、政府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將他納入歸雁返“朝”計劃,幫助他開啟二次創業之路。
截至2024年底,丁彬翰已在羊木鎮和大灘鎮建立兩個食用菌示范基地,占地220余畝,建設種植大棚410個,孵化出小型基地10個,園區年產值達600多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超50個。
盡責任顯擔當 共同致富回饋社會
“始終牢記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推動山區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是我的責任和擔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丁彬翰也勇于擔起社會責任。
為選育出適合本區域生產的食用菌品種,丁彬翰與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以及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建立起產學研合作關系,探索出“菌-糧”輪作的模式,突破了多個技術難題。
同時,丁彬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三位一體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免費組織食用菌種植技能培訓,帶領周邊50余家農戶發展羊肚菌,成功將小規模基地轉型為產業聯盟,實現了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并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入股、土地流轉分紅,積極吸納脫貧戶靈活做工、實現脫貧戶平均增收近1.5萬元。
除此之外,丁彬翰還積極探索構建“互聯網+食用菌”產銷模式,打造集標準化種植、冷鏈運輸、烘干加工、網上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幫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