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4日電 (項奕)“這些竹簍、竹兜等竹制品每天能夠加工七八十個,這些竹制品會對口銷往古藺郎酒廠等工廠,市場比較火熱。”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竹業加工廠負責人袁順海說。連日來,納溪區龍車鎮各大小企業按下了復工復產的“快進鍵”,開足馬力、加緊加速趕訂單。

清晨,龍車鎮竹編工廠一大早就開工了,走近一看——機器轟鳴運轉,工人各崗就位,從原竹切割,到剖筒、劈片、起蔑、編織……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過完年就沒有出去打工了,在家門口就業,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每天能編5個中型竹籃,按件記酬有150元的收入呢。”村民周德芳喜笑顏開笑地說。
竹編工廠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模式,鼓勵村民將現有資源進行深加工,開發了竹木加工、竹編工藝品等各類竹制品產業,為村民提供了靈活的就業方式。
公司老總袁順海表示:“目前為止,工廠已經為當地困難群眾、農民工提供了30余個就業崗位,實現年戶均增收約一萬元,按照現階段生產狀況,明年準備進一步擴大規模,為當地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下一步,龍車鎮將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帶就業的模式,不斷完善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整合資源資金、創新發展思路,把“土特產”的思想琢磨透,走出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