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仰銀河,校崇黃埔。孫文創建,中共襄助。擇穗城之東郊,踏中華之泥土。煉鋼鐵之脊梁,立辟雍〔2〕之翹楚。環境美如畫,嗒嗒兮雨打蕉葉,古韻幽簧;學員氣如虹,炫炫兮霞燃長空,宏聲正步。軍威赫赫兮,現之幽徑竹廊;志向磐磐兮,伴以輕歌曼舞。學騁庠序,教學樓前列隊形;身在熔爐,榮譽旗下擂戰鼓。玄奧乎天藏,清嘉兮瑞吐。
溯其建校之史,順民心而擘劃,應形勢而沖融。矗于長洲島上〔3〕,巍于百姓心中。校址絕佳,水環四面;聲名遙布,聲振九穹。軍事人才之搖籃,滿腔熱血;革命意志之砥石,三線前鋒。揚三民主義之大纛,應四面楚歌之悲風〔4〕。挽狂瀾于既倒,托旭日于正紅。或擁共和而北伐,或拔割據而東征。血火洗靈魂,巍如山岳;生命付社稷,挺似青松。手握鋼槍,琴心劍膽;胸懷正氣,國運警鐘。赴國難以救亡,方興不懈;討軍閥以一統,善始能終。
若夫尋其跡,表其功。二四建番于粵,二七遷校于寧。數番易址,百年載榮。分校建于多市,士氣沖之九穹。四九隨“國府”移臺,緣之軍事;五零于鳳山復校,拜其前蹤。一批批學員,都乃國之棟梁;一個個教官,盡是人中鳳龍。同學同心,以遵領教 ;允文允武,以血染紅。燃歲月之激情,宏思輔弼;秉先生之遺訓,親愛精誠。致遠篤行,何止征程萬里;善思扛鼎,歷經大浪千重。道義雙肩,樹豐碑于華夏;家國一體,傳薪火于飛鵬。
噫嘻,歲月百年,情懷千卷。黨性在心,人民為念。振教育以罡風,報征途以雄健。一代名庠,九州風范。追從容之步伐,以血灑花;懷決然之信心,揮臂作劍。(文:王慶緒)
【注釋】
〔1〕創作說明:依《中華新韻》。
〔2〕辟雍:古代對學校的稱呼,下文“庠序”同。
〔3〕矗于長洲島上:黃埔軍校初址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1924年6月16日成立,全稱“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4〕應四面楚歌之悲風:指當時的國內政治環境,列強入侵、思潮紛呈、軍閥混戰等。
【作者簡介】
王慶緒,男,安徽淮南人,省作協會員。已發表作品百余萬字,作品多次被報刊轉載或出版社收錄,近年在全國各地征文大賽中已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