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應邀參加中央媒體四川廣安行“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效”調研活動,了解到川渝高竹新區目前正加速推進“川渝特區”建設。
川渝高竹新區是四川省與重慶市合作共建的首個新區,于2020年12月29日批準設立,2021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新區規劃面積262平方公里,其中廣安市138平方公里、渝北區124平方公里,包括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和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行政區域,現有戶籍人口18.3萬人。新區緊靠重慶中心城區,距重慶兩江新區15公里、江北國際機場35公里、重慶北站55公里、果園港52公里,毗鄰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重慶保稅港區、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等國家級功能平臺,屬“重慶半小時通勤圈”。
據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維介紹,川渝高竹新區目前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生態文旅康養、都市近郊現代農業“2+1+1”產業體系,工業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其中80%企業來自重慶,90%產品為重慶配套。初步形成以汽車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是重慶兩江新區配套產業園、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川渝高竹新區由廣安市、渝北區共同管理,制定出臺的工業、服務業、總部經濟“黃金三十條政策”,為企業入駐、項目落地提供全周期、最完備的保障,企業可擇優享受四川省或者重慶市產業扶持政策。工業用地成本較重慶、成都低50%以上,水電氣等要素成本較重慶、成都低15%以上。
川渝高竹新區建設以來,廣安市和渝北區按照“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原則,明確存量由原行政轄區各自分享、增量五五分成,兩地共同出人、出錢、出地,搭建運行管理架構,建立健全互通互認的人才一體化發展、跨省域集成的稅費征管服務、同城同價的要素保障、跨省協同的法務聯動等機制體制,理順了新區建設發展思路和模式。
當下,川渝高竹新區正聚焦“國家級新區目標”,依托兩省市賦予的“川渝特區”政策優勢,確立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產城景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重慶中心城區新型衛星城的“兩區一城”發展定位,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城、生態康養旅游帶、都市近郊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堅持“經濟活動一體開展,社會事務屬地管理”,搭建起5個一體化、3個屬地化和28個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5328”改革創新體系,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實現路徑。預計未來5至10年,將建成基礎設施內暢外聯、現代產業集群集聚、公共服務優質高效的產城景鄉融合城市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