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8日獲悉,3月28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關于優化調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的公告》(2023年第7號)(以下簡稱《公告》),對全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再次進行優化調整。
環評審批權限
再次優化調整
《公告》對全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再次進行優化調整。
此次調整將“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白酒、酒精制造項目”“國家規劃礦區內新增生產能力60萬噸/年以上的煤炭開采項目”等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整體下放;將“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白酒、酒精制造項目”“新建、擴建含前工序的8英寸及以上集成電路制造項目”等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局部下放;將“新建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水庫”等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上收。
“對下放的環評審批權限,我們嚴格要求市(州)生態環境局不但標準不能變、質量不能降,還要提質增效。對不符合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項目不予審批,對存在環境制約的項目提出選址選線、工藝流程、環保措施等優化強化的指導意見。”生態環境廳行政審批處處長姚遠表示。
考評“紅黑榜”機制
85分以上的擬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還不斷健全完善環評質量考評“紅黑榜”機制,并在官網、官微改版優化“紅黑榜”專欄,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強化環評單位管理。
一方面,擬將環評質量考評分數在85分及以上質量較好的環評文件,以及承擔特殊任務、表現突出、為地方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環評編制單位,列入紅榜予以正面激勵,對相關環評單位和編制人員減少環評文件抽查復核比例和頻次。“目前,我們正在組織開展2022年度環評文件質量考評工作,將根據考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納入‘紅榜’的環評文件。”姚遠介紹。
另一方面,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抽查復核中發現重大質量問題和其他失信行為,以及作出不予批準決定的環評文件,列入“黑榜”予以通報警示,并對相關環評單位和編制人員加大環評文件抽查復核比例和頻次。
“今年3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在官網上線了‘環評信息服務’欄目,向社會公開在川開展環評業務且自愿登記的環評單位、省級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的質量評分等信息,公眾可在欄目內查看環評單位近三年編制的環評文件情況以及全國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的誠信檔案記錄、黑名單、限期整改名單、重點監督檢查名單等。”姚遠介紹。
記者 葉燕 呂佳羽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