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4、碘-13、鉬-99……看起來陌生的名詞,實際上有個共同的名字:放射性同位素。而其作為核醫學診療的物質基礎,早已廣泛利用在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神經退行性等重大疾病的診斷治療上。
自2021年,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的綱領性文件發布以來,我國核醫學發展迎來快速發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今年1月,四川在全國率先印發《四川省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19條“硬舉措”“護航”四川省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
醫用同位素產業,四川是何現狀?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5月19日,在2023年四川省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推進會暨四川省核醫療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現場,政府部門、行業專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建言,共話四川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之路。
看現狀:產業發展要素齊備、獨具優勢
四川是核工業大省,不僅擁有全國最齊全的核工業門類,同時擁有一批科研生產單位作支撐。
“產業的核心支撐是醫用同位素的可靠供給,全球首座溶液型專用生產堆開工在即。”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王叢林說,上述工作完成后,四川將會有更豐富的輻照資源,為實現醫用同位素的國產化量產奠定堅實基礎。
加速器在四川也有較大發展。“去年首臺四川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并具備了年產20臺的生產能力,為銷售同位素奠定基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宇川說。
產業鏈上下游方面,四川還擁有一批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優勢企業,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核醫學診療機構,并建立有省級、國家級研究中心。“可以說四川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要素齊備,研發能力在全國前列,發展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四川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處長李俊說。
看挑戰:較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核醫學人才缺口待填補
“從獲批使用的數量上,就能看出我們的目標在哪里。”現場,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進,在一張圖表中,對比了中美放射性藥物批準使用情況,引起了參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以PET藥物為例,美國臨床使用數量是中國的16倍。而在藥物種類上,國際放射性藥物研究熱點目前集中在神經退行性疾病診斷、腫瘤顯像與治療藥物、心血管顯像藥物等。中國放射性藥物研發在這三個方面,目前的進展多集中在顯像劑。
“2021年,國內放射性藥物產值為50.5億元,這一數值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27億元,但比起市場規模占比達到全球55%的美國,中國的同位素產業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杜進說。
“未來醫用同位素的發展離不開核技術應用領域的人才培育,但是目前產業發展還有較大的人才缺口。”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許余認為,特別是核醫學技師等的規范化培養和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
看機遇:需求前景廣闊,政策保駕護航
《行動計劃》中提出,四川將推廣醫院核醫學科建設,努力提高三級綜合醫院核醫學科覆蓋率。這意味著,醫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藥物需求前景廣闊。
在瀘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西南醫療康健中心院區“西南核醫學中心”正在緊張籌備中,計劃今年開工建設。“中心建筑面積很大,計劃設置床位56張,其中核素治療床位30余張。”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說。
進軍醫用同位素產業“藍海” ,四川率先布局,今年八部門聯合印發的19條舉措,明確支持新建溶液型醫用同位素生產堆,以及一批生產線。
“《行動計劃》的印發,意味著四川在提升醫用同位素相關產業能力水平、推動建立完整的醫用同位素及藥物產業鏈、推動四川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四川省核技術應用協會名譽理事長楊岐建議,下一步需要搶抓先機,川內及國內院所、企業各方共同努力,圍繞“兩基地一中心”建設布局,推進四川醫用同位素產業從“供給側”到“需求側”全面協同高質量創新發展。(記者 王若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