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第一批(2023年度)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17個集群榜上有名。省級集群將實行動態管理,認定有效期為2023年至2025年。
有何特色?突出“縣”與“特”,讓小企業變大集群
根據《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認定管理暫行辦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劃定在縣級區劃范圍內,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目標是培育具有較強協作配套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為何要強調縣域范圍?來自省發展改革委的一組數據顯示,四川52個縣(市、區)工業增加值超過100億元,近三分之一的縣域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縣域產業集群已成為四川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盡管發展態勢良好,但也應看到,集群的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定位模糊、協同不足、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較低等問題。“發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將有力推動資源要素匯聚,放大產業協作效應,彌補中小企業小散弱的先天劣勢。”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特”是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另一個特征。記者梳理發現,17個上榜集群都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以綿陽市三臺縣紡織鞋服產業集群為例,三臺縣立足農業本底優勢、百萬人口紅利,引導紡織鞋服產業聚集發展,目前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
如何培育?六方向發力,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供給
認定是手段,培育才是關鍵。根據《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省級集群培育工作主要從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六個方向開展培育工作。
此外,四川省還將建立集群培育庫,發揮財政資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積極支持集群發展。鼓勵省級產業投資基金、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各類投資基金支持集群中小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提升集群服務體系,引導公共服務機構、示范基地積極為集群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人才培訓、融資協調、用工對接等公益性服務。鼓勵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為集群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定制化、差異化增值服務。
經濟和信息化廳要求,各市(州)要建立健全本地區培育工作體系,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供給,不斷提升中小企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水平;要指導省級集群提升主導產業優勢、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數字化升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深化開放合作、強化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集群協作配套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