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和信息化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到202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對四川綠色發展有何意義?目標如何實現?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探現狀:廢水循環再利用,企業探路成效明顯
工業用水是全社會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省水資源公報2022》顯示,2022年,全省總用水量251.56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21.2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8.4%。“十四五”以來,全省工業用水占比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工業重復用水率逐年提升,但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率距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是解決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的迫切需要。”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教授郭洪光表示,對工業廢水進行分類分質處理,回收其中的有用資源,并使水資源在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進行循環與梯級再利用,對于減少進入生態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降低企業生產用水成本,提高四川省水資源利用率,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四川有兩家企業入選2022年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名單,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探路,企業通過推進重大技術工藝裝備攻關等一系列措施,既實現了水資源節約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以宜賓海豐和銳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投資249.4萬元,新建一套廢水汽提裝置,通過汽提塔將氯乙烯聚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加以循環利用,裝置回收水量預計達到每年15.2萬立方米,帶來經濟效益每年超過500萬元。
看舉措:7項重點任務,推動形成各有側重的廢水循環利用模式
《實施方案》明確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聚焦重點用水行業,形成各有側重的廢水循環利用模式,推動試點示范建設,以技術改造為抓手,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7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廢水循環利用提升行動,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紡織、食品等行業,穩步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升級。
二是攻關一批關鍵核心裝備技術工藝,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工業節水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三是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結合產業實際,推廣應用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和裝備,鼓勵行業協會、頭部企業積極開展示范工程總結和技術產品征集推廣。
四是推動重點行業水效對標達標,鼓勵重點用水行業的頭部企業及所在市州建立完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的企業、地方標準。
五是打造廢水循環利用優秀案例,圍繞重點用水行業,開展節水型企業和水效領跑者創建。鼓勵并引導有基礎的企業及園區申報國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試點。
六是培育廢水循環利用專業力量,培育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裝備制造商及綜合服務商。推動實施重大節水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培育一批水處理產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
七是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管理水平,推動重點用水企業、園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建立并完善智慧用水管理平臺,優化供用水管理。
為保證各項任務更好貫徹落地,《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市縣探索設計多元化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利用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相關技術改造、設施建設項目。鼓勵企業采用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規拓寬融資渠道。記者 寇敏芳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