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華鎣山、銅鑼山郁郁蔥蔥。兩座山之間,就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站在川渝高竹新區竹苑平臺遠眺,川渝產業合作雙向賦能、鏈主共建、成果共享的標志性項目——時代長安動力電池的選址地上,施工機械開動,正進行基礎道路建設和場地平整。
近日,記者走進川渝高竹新區,探訪這塊“試驗田”的成效。
相向而行 打破有形無形壁壘
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企業工作人員艾福蓉正在辦理相關稅費業務,不到10分鐘就辦好了以前需要半天才能完成的涉稅業務。
“以前我們要開車40多公里去鄰水縣城辦理!卑H卣f,自從服務中心正式運營后,再也不用來回跑,大大節約了時間。
艾福蓉的經歷,只是川渝高竹新區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一個切片。
川渝高竹新區地處四川省鄰水縣和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受限于行政區劃,兩地無論是在公共服務還是招商引資方面都有不小差距,給當地群眾和企業帶來諸多不便。
川渝高竹新區設立后,看不見的壁壘被打破。四川、重慶兩省市為川渝高竹新區定制的“一體化政策”,實打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將稅費征管領域的118項川渝差異事項統一了67項,并正在持續推進差異消融。”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累計向川渝兩地納稅人提供線上線下涉稅業務超26萬筆,辦稅時間縮短約60%。
打破無形壁壘的同時,有形的阻隔也在打通。
川渝高竹新區的南北大道上,車輛川流不息,折射出川渝兩地“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過去,鄰水渝北雖然是田挨田水相連,但交界的“斷頭路”讓兩地“近而不快”。
“以前川渝交界處約10公里的山路,路窄彎急、山高坡陡,物流車又寬又長,不僅跑得慢,安全也有影響,單程就要花2個小時!蔽挥诖ㄓ甯咧裥聟^的四川方鑫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曾因受制于道路條件,公司的物流運輸一度成為“頭疼事”。
2021年,南北大道三期加速推進,歷經3年建設全線開通。如今,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中心城區車程最快僅需 30分鐘,川渝協同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深化項目審批、市場監管、金融服務、綜合服務等領域改革,重點推進醫保、社保、能源、通信等民生領域改革,讓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企業和群眾。
相互賦能 超八成企業配套重慶
來自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川渝高竹新區大工業電量同比增長22.93%……售電量增長,折射出川渝高竹新區正在快速發展。
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創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駐川渝高竹新區的企業之一!拔覀冎饕獜氖缕囋煨驮O計、模型制作、展車和房車生產,服務于長安汽車、一汽紅旗、廣汽集團等大型整車企業!比饎摴竟こ碳夹g部技術總監李效輝介紹,瑞創公司由重慶企業投資設立,后遷至川渝高竹新區。
為何選擇川渝高竹新區?“在川渝高竹新區,瑞創將四川廣安相對較低的土地、勞動力成本與重慶高水平的技術支撐、創新政策相結合,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崩钚лx表示,入駐后運營成本顯著降低,訂單每年增長10%以上,2023年實現年產值2.2億元。
放大視角來看,川渝高竹新區主要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生態文旅康養、都市近郊現代農業“2+1+1”產業體系。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建成區面積已拓展至6.5平方公里,累計入駐企業201戶,投產企業89戶,初步形成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產業集群,85%的企業配套重慶,60%的生產原料購于重慶,90%的產品銷往重慶。
如今,川渝高竹新區這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探索出一條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根據規劃,到2035年,川渝高竹新區建設規模將達到38平方公里,集聚人口達到28萬人,完成總投資2200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王林 記者 田程晨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