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5日電 (唐倩)9月2日至3日,四川省鄉村文化建設公共服務現場交流活動在資陽舉行,總結全省上半年“鄉村文化建設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會上分享了四川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最新數據成效:全省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4個、示范項目8個;擁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62個、“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340個;平均每年開展戲曲進鄉村1.4萬余場次。
從全省來看,市縣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室實現全覆蓋,初步形成了以省級為龍頭、市級為骨干、縣級為樞紐、鄉鎮(街道)為支點、村(社區)為網點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在下半年的行動部署上,今年四川原創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天府百姓大舞臺”成為重要抓手。“天府百姓大舞臺”為民間藝術提供“秀出來”的陣地,把話筒和舞臺都交給群眾。
會議明確,今年四川從全省五大片區遴選出邛崍市、鹽亭縣、天全縣、隆昌市、儀隴縣、米易縣等6個縣(市、區),開展12場(次)以上片區匯演活動,并遴選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參加全國“百團匯演”和中國民間藝術節活動,幫助鄉村文化能人邁向更大的舞臺。
按照全省“鄉村文化建設年”總體安排,會議也對四川下半年重點活動進行了部署。下半年四川還將承辦全國“四季村晚”秋季、冬季示范展示活動,其中,全國“四季村晚”冬季主場活動將在米易縣舉辦,承辦第九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全國“和美鄉村”文化旅游推介活動等全國性文化活動。參會代表也在交流分享環節分享了各地的原創活動組織情況,結合中秋、國慶等節點,四川也將為群眾帶來更豐富的文化活動。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會上表示,目前,鄉村公共文化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發展不平衡。部分偏遠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較少的村民閱覽室以及村民活動中心等利用率不高。在人才使用上,鄉村文化能人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鄉村文化人才發現培育管理機制還有待完善。
為破解上述難題,會上明確,四川將積極探索行得通、做得實、長期管用的本土鄉村文化建設制度機制,其中首要的機制便是陣地效益發揮機制。四川將探索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管、用分離,提高使用效率,因地制宜與當地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相互融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激發文化人才的活力上,四川一方面將健全市、縣專業人才下沉機制,常態化引導專業人才下沉鎮村,對基層開展現場文化輔導培訓,以職稱評定、提拔使用等激勵手段,形成專業人才動態使用機制。
另一方面,民間的鄉村文化活動隊伍尤其是帶頭人將得到更大的支持。有熱心腸、有文化情懷、有組織能力的牽頭人將在資金、文化資源,專業培訓、榮譽宣傳等方面得到配套扶持,為鄉村文化活動的持續性和常態化提供有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