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30日電(馬銳 代藝 杜雨霏)近日,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三級政協委員以及省政協提案委、省林草局、綿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走進綿陽交通音樂廣播直播間,參加由省政協提案委、綿陽市政協主辦,廣元市政協、梓潼縣政協、劍閣縣政協共同參與的大型廣播直播訪談節目——探秘“古樹名木常青的時代密碼”。
“這是省、市、縣三級政協首次聯動開展重點提案辦理協商直播活動。”省政協提案委主任顧勇介紹,本次活動是深入落實省政協“加強對市縣政協工作指導”要求,推動全省政協提案工作“一盤棋”開展的具體行動,也是省政協提案委攜手綿陽市政協“對話·提案去哪兒了”直播節目,持續擦亮“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提案@你”履職品牌的全新實踐。
今年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李亞蓮提交了《關于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的建議》,該提案被確定為省政協2024年重點提案。
“不只是李亞蓮委員。今年以來,省、市、縣政協多名委員積極提案,針對‘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利用’提出務實建議。”顧勇表示,此次活動,就是要在深度講好“提案故事”同時,推動相關重點提案辦理協商走深走實。
直播伊始,李亞蓮向省林草局二級巡視員杜松文提問:“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我省如何統籌安排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根據《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我局相繼制定了古樹名木認定辦法、專家庫管理辦法等,逐步構建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框架……”面對委員提問,杜松文從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協同保護等五個方面給予答復。
“聽說以后都不能隨意觸摸古樹了,怕給它們帶來細菌”“保護古樹名木,還是要多用科技手段”……直播過程中,不時有熱心聽眾打進電話,積極與嘉賓互動交流,既表達對古樹名木保護的關心關注,也踴躍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
綿陽市政協委員殷紅建議,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強科學技術攻關,不斷提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如何利用好古樹名木這些“有生命的文物”,留住故土鄉愁、城市根脈、歷史記憶?委員們思考得很深。
“依托古樹名木資源借景生財,能夠促進群眾增收,也能緩解保護工作過度依賴財政投入的問題。”直播互動中,李亞蓮委員“點贊”了推進文旅融合、設立保護基金、鼓勵捐資認養等創新措施。
“誠如大家所說,保護和利用不能分開!”梓潼縣政協委員蘇保富認為,綿陽市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但是這些資源未能很好利用,影響力也明顯不足。
蘇保富話音剛落,殷紅濤順勢建議:“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探索打造古樹街道、古樹社區、古樹校園、古樹村莊等。”
“未來,我們將圍繞翠云廊文化旅游走廊謀劃打造,組織開展涵蓋歷史、文物、非遺、民俗、交通、林業等多專業領域的調查研究,制定更加系統全面的保護利用規劃。”針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綿陽市文廣旅局總規劃師鄧世紅積極回應。
“建議通過壓力波檢測,為古樹名木做個‘心電圖’”“要打破古樹名木保護行業多頭管理、行規交叉重疊等瓶頸問題”……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政協委員、辦理單位負責人、熱心聽眾聊得火熱、互動頻繁,“好成績”充分展現、“真問題”不回避、“金點子”頻閃現,提案建議得到加速轉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