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9日電(記者劉忠俊)記者11月19日從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獲悉,2024年該廳聯合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四川局、四川省地震局出臺《關于構建應急管理職業共同體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構建“目標同向使命共擔、體系同構發展共促、資源同享力量共用、行動同步安全共治、隊伍同建榮譽共勉”的應急管理職業共同體,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據了解,《意見》出臺后,四川省應急管理系統圍繞“五同五共”頻出實招,為推動應急管理職業共同體建設探索更多可能,以更好地實現應急管理的統分結合、防救協同、上下聯動,守牢安全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目標同向使命共擔 當好人民“守夜人”
瀘州市古藺縣是酒業強縣,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監管任務繁重。當地探索推動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擔任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并兼任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大隊長,負責消防管理、火災撲救、應急救援、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工作。“這一舉措讓縣級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更加規范,隊伍管理、戰備執勤和訓練演練等制度更加完善,實戰能力也明顯提升。”古藺縣應急管理局局長夏意凡稱。
自貢、內江、甘孜等地也積極推動本地消防救援支隊干部到應急管理局掛職鍛煉。“到了后才深刻體會到統籌協調工作的不易,應急管理系統各單位是‘一家人’,心就要往一處想。”大家表示,將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為應急管理工作建言獻策,認真履職,攻堅克難,堅決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構建應急管理職業共同首先要凝聚思想共識,筑牢目標同向使命共擔的認識。”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帶動系統內不同部門間的交流,共同筑牢應急人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職業信念。
體系同構發展共促 應急指揮更有力
在德陽,應急管理局與消防救援支隊建立聯勤聯戰工作機制和雙向互通值守指揮,實現全時在線聯合值守,重大應急時期現場聯合值守;瀘州市建立應急消防聯合值班值守和突發事件信息共享機制,“平時”24小時線上聯合值守,“戰時”在應急指揮中心集中辦公,統一指揮救援,每個市級專項救援指揮部明確1名消防干部為專業指揮長,提供專業救援支撐。
“2024年汛期,四川多地經歷了較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工作較為高效有序,這得益于救援協同不斷深化。”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先后出臺《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救援力量調動(協調)審批暫行辦法》《四川省應急救援行動安全通則》,強化統一指揮和應急聯動,進一步增強應急救援合力,推動災害事故現場指揮協調更加順暢。“有1支政府專職消防隊伍,2支半專業撲火隊伍,日常由縣消防救援中隊管理,與縣森林消防中隊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撲火訓練。”九寨溝應急管理局局長毛小平稱,積極爭取本級財政資金,為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裝備、訓練設備器材,改建提升訓練場所。緊急情況下,兩支隊伍可隨調隨用縣應急物資倉庫內的裝備。
行動同步安全共治 風險防范更高效
近段時間以來,違規動火作業引發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四川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四川消防救援總隊等多部門,持續推進以施工動火作業為重點的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治理消防安全突出問題。“動火作業前,要在系統內上傳施工作業人員證件,并簽字確認。完成后,還要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內江市應急管理局聯合消防救援支隊,深入轄區生產經營場所,重點針對動火作業和違規施工等問題進行排查整治。目前,已深入摸排各類設備、人員、場所,共錄入信息11032條。
在成都,應急管理局會同消防救援支隊對超大城市火災防控難點和痛點分類“解剖麻雀”,分區域、分類型、分領域治理,已推動35個消防水源嚴重缺水片區“洼地”補齊缺水短板,攻堅整改銷案54個重大和區域性火災隱患。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建立協同機制到開展聯合整治,從共同研判風險到預警信息共享,應急管理系統內各部門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目標,不斷深化消防、危化品、礦山等多領域合作。
此外,在推進應急管理職業共同體建設過程中,應急特質文化日益凸顯。四川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消防救援總隊等開展了應急管理公益主題作品征集大賽,征集作品400余個,安全宣傳與科普有聲有色。“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地震等部門的專業優勢,進而提升本質安全、災害防范、科學應急、基礎保障、隊伍管理能力。”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細化推進機制,深入開展試點,支持各地實踐探索、創新突破,力爭形成更多可復制可借鑒的制度性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