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廊
金牛文化旅游走廊
米倉文化旅游走廊
陰平文化旅游走廊
荔枝文化旅游走廊
五道
劍門蜀道風景道
米倉畫廊風景道
米倉鄉韻風景道
康氧巴山風景道
嘉陵山水風景道
記者2月16日獲悉,近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大蜀道”交通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圍繞四川境內的古蜀道,構建金牛、米倉、陰平、荔枝4條文化旅游走廊(以下簡稱“四廊”),打造劍門蜀道、米倉畫廊、米倉鄉韻、康氧巴山、嘉陵山水5條特色風景道(以下簡稱“五道”),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強化服務供給和品質,豐富蜀道文化內涵。
“四廊”有兩條經過成都
該實施方案以古蜀道經過區域為重要研究及實施范圍,共包括廣元全域、巴中全域、達州全域以及綿陽、德陽、南充、成都市等部分縣(市、區)共計7個市、37個縣(市、區),規劃期至2027年。
“四廊”以四川境內4條古蜀道大致走向為依據,結合蜀道遺址遺跡、區域文旅資源、城市節點的空間分布和路網條件及布局,圍繞“雄關翠柏”“巴山夜雨”“千里行軍”和“紅塵絕騎”等主題,建設蜀道文物主題游徑,建設金牛、米倉、陰平、荔枝4條聯系沿線及周邊資源的大蜀道文化旅游走廊。其中,金牛文旅走廊、米倉文旅走廊經過成都,東華門遺址、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蜀道遺址以及廣漢、德陽、綿陽等地的景區也都在打造范圍內,將突出對走廊內旅游價值突出路段進行旅游化改造。
“四廊”“五道”如何建?
根據該方案,將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500公里以上、農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實現“四廊”主骨架普通國道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技術標準,普通省道基本達到三級及以上技術標準。旅游化改造約500公里,“四廊”主題鮮明,系統提升旅游服務功能,“五道”特色突出、風格連貫,有效彰顯旅游價值。新改建一批普通公路服務區、文旅驛站和觀景臺,增設指示標志和充電設施,旅游服務功能更全面,運輸網絡更便捷,蜀道品牌影響力和感染力不斷擴大。
從2025年到2027年間,四川將強化“四廊”“五道”區域路網與機場、火車站的銜接轉換,高質量推進高速公路建設,支撐游客在客源地與大蜀道文旅資源間便捷高效進出。結合蜀道遺址遺跡、區域文旅資源、城市節點的空間分布和路網條件及布局,建設“四廊”。結合公路建設和旅游化改造,提升路域環境和景觀效果,完善沿線服務、標識等設施,“一路一主題”,打造5條類型不一、主題各異的“五道”。以完善公路沿線設施和推進運游融合為抓手,向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在途服務,如因地制宜增設停車觀景、騎游步道等服務設施,創造無憂出行、暢享旅途的出行體驗。
同時,強化生態環保和路域景觀設計,推進綠色公路建設,增設一批充電設施,探索完善管養制度,完善安全應急預案。持續完善區域交通指示標志、充電樁等旅游服務設施,結合低空經濟發展,探索拓展空中短途運輸接駁、低空旅游等服務,推廣個性化、定制化的運輸服務模式,持續豐富交通文化旅游產品,不斷完善游客在途服務品質。(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