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5日電 (記者 劉忠俊)3月5日,成都市政務中心內成都種業集團正式獲大蒜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不僅填補了四川省內大蒜種業規范化管理的空白,更為川滇兩地大蒜產業規范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這也是四川省首張大蒜種子生產經營資質。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云南紫皮獨頭蒜占據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核心種源90%源自成都大蒜。得益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成都平原培育的優質蒜種在云南高海拔地區獨蒜轉化率可達80%至90%,成為助農增收的“黃金密碼”,而成都又是云南獨頭蒜的最大消費市場。依托“川育種,滇成獨”的獨特產業生態,川滇兩地形成了大蒜產業“種源-種植-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然而,隨著種性退化、品種摻雜、供應鏈分散、以商品蒜交易等問題凸顯。“產業升級迫在眉睫,也是申請大蒜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的原因。”成都種業集團蒜種項目負責人龍小鳳稱,成都蒜種面臨上述痛點,云南種植戶也面臨種源采購成本高、純度難保障的雙重困境,非常需要盡快構建標準化的大蒜種業體系”。
針對成都蒜種面臨的痛點,成都種業集團作為成都種業建圈強鏈的“國字號”新生力量,緊扣成都益民集團服務城市保供、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功能,創新打造“鏈主引領+院所協同+生產聯合+許可護航”模式,著力構建全鏈條大蒜種業體系。
據了解,成都種業集團聯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蔬菜崗位專家、四川省農科院李志團隊,在成都彭州市建立了62畝核心試驗基地,同步推進新品種選育、老品種提純復壯,致力于成都蒜種種性恢復提升的關鍵技術攻關。同時,雙方還共同制定成都蒜種生產技術規程和地方蒜種標準,為產業規范化發展提供支撐。
通過深度聯動科研機構、制種端和需求端種植主體等多方力量,實現成都大蒜從“菜籃子”到“種芯片”的跨越,強化川滇兩地“種源-市場”跨區域協作模式,既破解了云南大蒜種源質量痛點,又為成都傳統大蒜開辟了種業經濟新藍海,也為全國特色農作物種業創新提供了示范樣本。“川滇大蒜產業將走向更加規范的發展之路。”成都種業集團總經理曾毅稱,種植戶可憑借“種子身份證”直采優質種源,徹底告別傳統“盲盒式”采購模式。

據悉,此次頒發的生產經營許可證包含了蔬菜和櫻桃2個品類。其中,蔬菜包括了“紅七星”“川蒜1號”等7個大蒜品種。曾毅表示,將持續迭代新品種,利用大蒜活性成分豐富的特質,推進“成都蒜種+”的創新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推動成都蒜種和云南獨頭蒜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建立品牌優勢,也更好服務城市保供和鄉村產業振興。同時,構建體系化支撐和服務成都乃至大西南的種業服務網絡,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種芯”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