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8日電 (侯文瑾 王歡)成都市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項目啟動儀式7日在彭州市婦幼保健院舉行,標志著成都市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進入新階段。

孤獨癥譜系障礙(也稱自閉癥)是一類發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復刻板為主要特征,嚴重影響兒童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孤獨癥通常起病于嬰幼兒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治療途徑為康復訓練,最佳治療期為6歲前,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兒癥狀和預后。
據了解,成都市開始搭建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工作體系以來,至今已經形成以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為指導,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為業務核心,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和干預康復機構共同協作的篩查工作系統,同時依托成都市“婦幼一卡通”系統,對于篩查工作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目前,成都市衛健委在已有的篩查工作體系的基礎上,制定了《成都市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工作方案(2023版)》(簡稱《方案》),要實現預防、篩查、診斷、康復和治療的全流程干預管理,標志著這項工作即將全面進入新階段,推動全市兒童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方案》要求,未來全市要進一步提升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監測工作質量,讓基層醫療機構、托幼園所做好孤獨癥兒童的管理;要進一步暢通全市轉診溝通渠道,做好疑似孤獨癥兒童的轉診干預工作;還要在“婦幼一卡通”的基礎上,搭建好全市托幼機構衛生保健信息系統,做好婦幼健康信息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構建“醫-園-家”合作信息平臺。
當日,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保健指導中心主任章嵐分享了如何正確認識孤獨癥譜系障礙,包括其早期癥狀、病因、如何干預等內容。她表示,這是一種起病于三歲前以的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行為為主要特征的心理發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早期預警信號可表現為五‘不(少)’,即‘不(少)看’‘不(少)說’‘不(少)指’‘不(少)應’‘不當’。不看即與人溝通時,無眼神交流和回應;不說表現為不主動與人說話、溝通;不指是希望得到某物時不會用手去指向物體而是將家長推至目標物體前;不應是家長喚其名不作出回應;不當則表現為使用工具或玩玩具時,做出異于常人的反應和操作,其中,一些癥狀可以早至12至15個月齡出現。”章嵐強調,家長應重視其早期癥狀,盡早識別孩子的異常并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保健部副主任任妍介紹,復篩時由縣級0-6歲兒童殘疾篩查復篩機構承擔,對于復篩異常的兒童,由復篩機構填寫成都市婦幼保健一卡通系統的“成都市高危兒童及心理行為發育異常兒童專案管理記錄表”,進行專案管理、轉診、追訪。“同時指導家長盡快轉診至具有兒童孤獨癥診斷能力的專業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斷,復篩機構在積極聯系轉診的同時,應及時進行健康宣教,開展個性化指導及干預,減輕或糾正兒童發育偏離,由市級0-6歲兒童殘疾篩查評估機構承擔兒童孤獨癥評估及診斷。患兒若最終確診,干預康復訓練由殘聯組織康復機構開展。”
本次啟動儀式由成都市衛健委主辦,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承辦,彭州市衛健局、彭州市婦保院協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