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4日電 (周沛玲)連亙的紅土地上,一根黑色的管道涌出白花花的水脈,嘩嘩地響,奔向干涸已久的田地。近日,內江市隆昌市響石鎮石峽村十二隊的魏興榮站在田埂旁,拍了拍褲腿的灰,看著逐漸被水浸潤的田地,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現在水能直接流到田里咯,我們不用再挑水灌溉了。”

原來,這一天,村子迎來了一件期盼已久的事——內江隆昌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鄉村振興幫扶項目,修建的石峽提灌站管道支線延伸1000米,打通村落灌溉用水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住戶基本全覆蓋。
干旱季節的石峽村是什么樣?村民邱慶明擺擺手,一臉苦笑,“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整個村都種不了水稻,更不要說養魚,只能整天發愁。”翻開村落紀實圖片,稻田龜裂,草木連晴高溫,全縣塘、堰、水庫大多干涸。在此情景下,栽種步履維艱,生活用水和飼養用水困難。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施,為進一步解決缺水現狀,修建了沱江石盤灘提水灌溉工程,這使得水資源在時間上得到平衡。但在空間上仍需優化,2023年前,在石峽村,沱灌延伸管道覆蓋率約80%,在村落的“神經末梢”端,還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我們這兒離沱灌很遠,都是自己用桶挑,來回費力且費時。”邱慶明回憶道。
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引導,按照農村現代化戰略總體要求,隆昌市局(分公司)黨支部,堅持為村為民,成立調研小組,開展專項工作,經內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審批,搭建“連心橋”,籌資10萬余元,延伸管道1000余米,助力石峽村發展建設。

“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村民們的種植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村黨委支部書記馬坤祥激動地說。支線的延長有效解決石峽村村民灌溉難題,惠及高粱產業300余畝,柑橘產業200余畝,受益人口540余人。
“黨員要帶頭做實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隆昌市局(分公司)黨支部在“三會一課”中的高頻詞和熱話題。支部堅持深入鄉村田地,定期入戶走訪,了解群眾需求,提出問題,解決難題,追求實效,助力鄉村振興。
田園小道上,黨員們一村一戶地查,詳細詢問結對幫扶戶生產生活、收入情況、住房安全、就醫保障、飲水安全等情況,形成摸底檔案,傳遞辛勤勞動換幸福生活理念。
2017年以來,據統計,支部開展捐款21項,開展志愿服務5次,組織宣講活動2次,派駐第一書記1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