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30日電 (鄧勇)瀘州市納溪區自2023年持續推行企業“吹哨人”制度,推進內部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工作走深走實。2024年上半年,全區累計上報安全隱患10352個,無重大隱患,兌現獎勵36.503萬元;隱患報告數同比增加6048個,提高1.4倍;獎勵金額同比增加26.6259萬元,提高2.7倍,全區安全風險管控成效顯著。
花小錢辦大事
“我們公司內部發現隱患的獎勵金額大多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公司會給予20元、50元、100元不等的獎勵,或者直接獎勵公司生產的產品。真金白銀的獎勵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且對企業負擔不大。”
據悉,內部隱患報告獎勵全過程在企業內部進行,員工發現事故隱患后,能第一時間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并按規定程序上報。這有助于更好地激發生產經營單位內部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在我們企業看來,與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相比,用于事故隱患報告的獎勵資金不過是一筆‘小錢’。會算‘安全賬’的企業,方能健康發展、行穩致遠。”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負責人如是說道。
生產經營單位作為最基本的單元,是必須用力筑牢的底板。全區企業員工作為生產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是安全生產的基石。讓全區企業安全管理部門之外的員工參與到事故隱患排查工作中,能夠有效形成對事故隱患從發現報告到核查消除、獎勵推動的良性循環機制。
強意識優方式
“我們持續宣傳、支持企業建立內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企業內部已發現報告問題隱患并積極整改的,檢查時發現了,不但依法不予處罰,還會視情況組織專業力量給予企業必要的現場指導,幫其排憂解難。”納溪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劉順洋介紹道。
企業內部隱患獎勵制度并非單打獨斗,行業監管部門也作為重要推手。納溪區推行企業內部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以來,區安全生產委員會以制發工作計劃文件、召開工作推進會等方式持續推動制度落實。通過宣傳企業內部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典型案例、現場觀摩推廣典型經驗、邀請專家分析行業風險點等方式,以點帶面,助力制度落實落到位。
“之前隱患上報流程復雜、填報事項多、獎勵措施不明確,我們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參與隱患排查,自從建立‘隨手拍’制度,可以線上便捷填報之后,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四川金竹紙業有限公司一名員工在報告隱患后收到公司獎勵時說。
全區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明確事故隱患內部報告工作流程,多樣化靈活采用微信小程序、電話、電子郵箱等多種受理方式。廣泛宣傳制度,簡化報告程序、暢通報告渠道,讓從業人員清楚“向誰報告、怎樣報告、報告有獎”。讓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上升為全體員工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同心合力守住守牢企業安全底線。
除隱患治根源
“我們分析員工上傳的隱患報告信息,識別高發風險隱患點,剖析根本原因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從根源上化解各類安全風險。”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道。
據悉,該公司自實行企業內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以來,公司全體員工積極投身企業安全隱患治理,踴躍報送日常工作中發現的設備、環境等方面安全隱患。公司安全部門通過數據分析和現場復查,發現隱患主要由設備老化所導致。
“部分設備、管道總是壞了修、修了壞,問題頻繁出現。我們根據上報的隱患對現場進行集中核查,發現配套設施更換和維修歷史欠賬較多,便及時開展壓縮機、管道防腐等設備改造工作。”該負責人補充道。
今年以來,納溪區舉一反三、由點及面,組織專業人員指導企業依據隱患報告數據進行分析應用,針對隱患涉及的人的不安全行為、設施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方面展開深入分析研究,查找典型性、傾向性、苗頭性、共同性問題,綜合研判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及時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為企業安全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納溪區將繼續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事故隱患內部報告機制。支持企業簡化、優化報告途徑,鼓勵從業人員在報告事故隱患的同時,提出整改的合理化建議。進一步加強成果運用,強化安全生產第一意識,激發企業員工的責任心和執行力,促使其積極參與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切實落實好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