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1日電(記者 劉忠俊)記者21日從眉山市仁壽生態環境局獲悉,野外安放的紅外相機持續在仁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生態廊道拍到豹貓活動影像,有力證明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顯著增強。

豹貓曾在我國廣泛分布,但因皮草貿易、活體寵物貿易和報復性獵殺等因素,這種中小型貓科動物的身影愈發罕見,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生存狀況岌岌可危。2021年國家林草局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豹貓升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在仁壽大坡村境內發現的豹貓,是多年以來仁壽縣首次記錄到野生豹貓個體,表明仁壽縣存在野生豹貓種群的活動。
豹貓名字里雖然帶個“貓”,它與市民家中養的“喵星人”不在同一屬。家貓大多屬于貓科貓屬,而豹貓則屬于貓科豹貓屬。豹貓體重2千克至3千克,體長40厘米至60厘米,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頭圓、兩眼內側至額后各有一條白色紋,頭頂至肩部有四條黑褐色點斑,耳背有淡黃色斑,體背棕黃色或淡棕黃色,胸腹部及四肢內側白色,尾背有褐斑點或半環,尾端黑色或暗棕色。因其身上斑點形似銅錢,也被稱作“錢貓”。“豹貓生活范圍比家貓大,從低海拔海岸至海拔3000米林地山區均可見它的身影。”眉山市仁壽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稱,豹貓生性謹慎,但對于人為改造后的棲息地耐受性較高,是離人類較近的“森林精靈”。
據了解,此次監測豹貓點位,還拍到了花面貍、蒙古兔、灰胸竹雞、山斑鳩、紅嘴藍鵲等多種動物。其中,花面貍和豹貓在生態位上有重疊部分,意味著它們在食物資源和生存空間上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反映出仁壽縣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成效,自然生態系統已可支撐豹貓這樣的中型捕食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