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成都市打出了一套聘任制公務員招聘、培養、管理、使用的“組合拳”

鄧潔參與討論經濟指標測算和完成情況比對分析

于海松匯報鳳凰立交項目進展
來之即戰
成都市聘任制公務員要求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到任就能上手。“來之即戰”成為首批聘任制公務員最大的感受,也是對其工作能力最直接的考驗。
鯰魚效應
聘任制公務員普遍能力強、素質高、態度好,逐步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務員群體帶來“危機感”。
廣納群賢
成都市打出了一套聘任制公務員招聘、培養、管理、使用的“組合拳”,努力構建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今年8月,溫江區三渡水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困擾金馬河兩岸近8年的交通問題得以解決,群眾紛紛點贊叫好。三渡水大橋是溫江區重點民生項目,從方案設計、技術審批到質量安全監管,項目建設生命周期都由溫江區交通運輸局交通發展策劃總監于海松全程牽頭推進。
聚焦重大戰略實施和產業發展需要,以“急需緊缺、專業性強、不可替代”為導向,以求賢若渴、引智引才的決心態度,成都市委組織部于去年8月向社會發布首批6個聘任制公務員崗位,于海松正是今年成都首批到崗的聘任制公務員之一。
自今年初正式簽訂合同,成都市首批聘任制公務員到崗近一年。近日,記者走進溫江區和成都東部新區,走進聘任制公務員的工作中,看看成都推進公務員聘任制成效如何?有哪些創新之舉?聘任制公務員們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專業化人才“來之即戰”
成都市聘任制公務員要求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到任就能上手。“來之即戰”成為首批聘任制公務員最大的感受,也是對其工作能力最直接的考驗。
到崗第一天,東部新區財政金融局投融資首席分析師趙詩琴就參與到PPP項目的承接工作中。當時,新區亟須盡快拿出承接方案,穩妥推進高新、龍泉5個PPP項目,總投資達412.72億元的承接。“5個PPP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內容多,項目業主、項目施工方、政府部門權責關系復雜,加之原管理模式不一,急需出臺統一的項目管理辦法,理順管理機制,平穩承接、有效推動項目進展。”趙詩琴說,通過與領導、同事們多個日夜不懈努力,出臺了《成都東部新區PPP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及工作制度》《成都東部新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管理辦法》等,理順PPP項目管理機制,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項目有序實施,社會資本累計投資達94.63億元。
入職當周,成都東部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智慧城市首席規劃師楊興地就接到了任務安排,開始牽頭《成都東部新區高快速路網體系優化》研究,優化形成“九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體系規劃成果,奠定成都東部新區道路交通骨架基礎。
去年底初到溫江區發改局,鄧潔就深入參與了溫江區“十三五”規劃評估報告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編撰。6個月后,憑借過硬的實力通過試用期考核,鄧潔成為溫江區發改局發展規劃研究總監。
到崗不久,溫江區國資局投融資管理總監陳偉就牽頭編制完成《成都市溫江區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基金實施方案》,重產基金依托區屬國有企業資金,存續期內(5+2年)預計將撬動150億元社會資金參與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考慮到陳偉同志在央企和省市國企的多崗位鍛煉經歷,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我們國資局還經常安排他參與國資國企招商引資、對外合作等洽談業務,他的加入讓我們增加了不少底氣。”溫江區國資局局長劉興春這樣評價陳偉。
支撐聘任制公務員“來之即戰”的正是其專業性,而這也是成都市招聘聘任制公務員的初衷。
“當前,成都肩負著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實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等重大使命,特別是作為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100萬的特大城市,公共管理事務日益復雜,專業性不斷增強,城市治理面臨挑戰。”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急需引進一批具備全球視野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鯰魚效應”激活一池春水
專業人做專業事,實現聘任制公務員職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成都東部新區首次招聘設置智慧城市首席規劃師和投融資首席分析師2個崗位。兩名聘任制公務員分別來自金融領域和規劃領域,均擁有“雙一流”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并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溫江區則按照“與溫江發展戰略和主導產業匹配,且短時間無法內部培養”的原則,聚焦“高精尖缺”,確定聘任崗位。最終選拔的聘任制公務員平均年齡33歲,擁有 “雙一流”大學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其中博士2人),都有豐富的相關行業經歷。
“聘任制公務員普遍能力強、素質高、態度好,逐步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務員群體帶來‘危機感’。”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鄧煒潔認為,充分發揮和運用這種“危機感”產生的“鯰魚效應”,營造聘任制和委任制公務員同臺競爭的良好氛圍,能有效激發公務員隊伍活力。
博士畢業于美國田納西大學,主修應用經濟學,鄧潔曾先后在西南財經大學任教和在蘇州某半導體企業從事管理工作。“她的高校經歷和企業經歷,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同視角,在制定相關政策、牽頭進行課題研究、經濟運行分析、經濟社會重大問題研究時,專業素養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溫江區發改局改革創新科負責人舒航這樣評價鄧潔帶來的改變,“工作能力專業,工作態度敬業。”
同樣覺得獲益良多的還有溫江區交通運輸局規劃建設科(項目推進科)的負責人馮健超,“于海松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我本身是學土木工程的,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交通規劃專業方面的分析手法。”他笑稱,“專門有一個博士當我的老師,365天都可以學習,很巴適。”
“發揮作用大,是一個專業強、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全局都很珍重這個‘寶貝’。”溫江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白強林笑著補充說,局里不少同志都尊稱于海松為“于局長”。
打出選、育、管、用“組合拳”
如何確保專業人才能夠“來之即戰”,并激活公務員隊伍“一池春水”?成都市打出了一套聘任制公務員招聘、培養、管理、使用的“組合拳”,努力構建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選出實干家,是成都東部新區和溫江區在招聘聘任制公務員時的共同目標。然而,如何精準地選出實干家?
“我們首創了‘一個崗位、一套試題、一個面試組’考評方式,邀請聘任單位主要領導和專家學者參與測評,選出適合事業發展需要、上任就能上手的‘實干家’。”溫江區委組織部部長羅胤介紹,由行業專家和聘用單位業務骨干一同出題、評分,做到專職專題,針對不同的崗位設計不同的考題。
而成都東部新區在考試測評環節則突出了人才“全面畫像”。“在履歷分析環節中,建立預演推算機制,構建針對學歷、工作經歷、專業資質、獲獎情況、專業研究水平情況3大類、10個分項、30余個評分等級的評價體系,組織行業專家、人力資源專家、干部選用專家等,對應聘者的履歷進行打分,補足常規測評無法深入全面了解應聘人員的短板。”鄧煒潔介紹,招考環節不唯分數論,更加注重通過“德能勤績廉”等多維審查選出符合崗位要求的人才。
此外,成都市還堅持精耕細作靶向“育”,通過構建導師幫帶平臺、培訓提能平臺、干事創業平臺、競進拉練平臺,努力提升聘任制公務員擔當作為的過硬本領;堅持嚴管厚愛規范“管”,建立合同管理機制、結構薪酬機制、服務保障機制、能進能出機制,嚴格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結構薪酬“考得好才能拿得全”,對考核認為不勝任的,還將及時淘汰。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通過深入談話、實地調研、查閱資料、廣泛聽取意見等方式了解到,成都聘任制公務員政治素養好、專業能力強、視野開闊、勇于擔當、吃苦耐勞,能夠較快轉變角色、融入隊伍,目前來看是勝任崗位的,在業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半多的聘任單位認為作用“超出預期”。
今年,成都市又發布了新一批聘任制公務員崗位,包含武侯區交通運輸局交通發展策劃總監、邛崍市住建局城市策劃總建筑師、都江堰市財政局金融發展規劃總監等7個崗位,正在選聘優秀專業人才。
什么是聘任制公務員?
聘任制公務員是指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是拓寬公務員來源渠道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目前,國家、省面向社會統一公開招錄是公務員隊伍的主要來源渠道。聘任制公務員主要面向專業性較強的職位,需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且職位具有低替代性。
本報記者 李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