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暢其流、人暢其行,這是經濟發展、生活便捷的重要標志。
到2025年,川渝兩地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4萬億元;囊括交通通信、身份認證、就業社保等在內的八大便捷生活行動預計2022年實施到位。
12月14日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上,審議兩個文件——《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體系實施方案》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事項》,為未來兩省市物與人的流動指明方向。
物暢其流
川渝攜手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12月4日10時12分,中(國)老(撾)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后的首列國際貨運班列從成都和重慶始發,3天后抵達老撾首都萬象。
一趟班列,始發地為何是兩個地方?因為它的名字叫“成渝”。今年1月1日,川渝兩地整合資源,在全國率先統一品牌,共建中歐班列(成渝)號,截至11月底,中歐班列(成渝)全面累計開行4550列,同比增長73%,加速推動“中國造”走出國門。
以通道帶動物流,以物流帶動產業,以產業促進開放。明年1月1日,備受關注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落地生效,這意味著一個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1/3的區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輻射東南亞、南亞的區域經濟中心,拓展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省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吳舸說,下一步,我省將與重慶建立協同機制,參照中歐班列(成渝)模式,共同爭取通道培育政策,實施一批跨區域合作項目,實現運作、規則、品牌“三統一”。
“兩地口岸物流合作重點是提高對外物流通道整體輻射能級。”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說,未來川渝將暢通西部陸海、亞歐、沿江、航空等國際物流大通道,攜手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聯合打造干支銜接、江海直達的國際物流通道。
會議透露,川渝兩地將打造高度一體化的雙城經濟圈現代口岸物流體系,預計到2025年,兩地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4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較2020年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
人暢其行
便捷生活行動即將“上新”,“一卡通”聯通川渝
用時不到1個小時,重慶北碚人吳承剛便從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區分局桂湖派出所拿到了新落戶的戶口本。他說,“以前至少需要來回跑幾趟,耗時耗力。”
變化源于今年1月開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通過實施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六大便捷行動,成渝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實現“一卡通”,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無縫銜接”,異地就醫實現“即時辦”……川渝兩地人口流動融合正不斷加速。
第一批事項今年底即將“交卷”,聯席會上透露,所確定的任務已基本完成。第二批“大禮包”緊隨其后。本次聯席會上,第二批事項正式提交審議。
據悉,第二批事項包括8個部分27條,在第一批事項基礎上,提出實施交通通信、身份認證、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健康、住房保障、“一卡通”、應急救援等8大行動,預計2022年實施到位。
“一卡通”是第二批事項新增內容之一。省文旅廳廳長戴允康介紹,未來,成渝地區86家公共圖書館,將實現基于居民社保卡(電子社保卡)的通借通還服務。此外,文旅部門還在探索川渝景區“一卡通”服務,即“買一張卡、游兩地景區”。
記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