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到2025年,全省建設不少于10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創一個國家級非遺館,整體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非遺資源保護利用強省;到2035年,非遺保護工作水平和成效進入全國前列。
《意見》包含5個方面19條具體舉措,提出要進一步健全保護傳承體系,提高保護傳承創新實踐能力,抓好非遺“十大”門類全面發展和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加大傳播普及力度,全力打造四川非遺IP。
在傳承人培養方面,《意見》提出,將加強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管理工作。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給予補助,對集體傳承、大眾實踐的項目,探索認定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實施四川省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進一步提升傳承人技能藝能。同時,將促進傳統傳承方式與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項目所在地聯合辦學,探索推廣現代學徒制、訂單式等多種傳承人培養模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壯大傳承隊伍。
《意見》還明確將構建傳承體驗設施體系。比如,實施四川省非遺館高質量建設工程,持續辦好“四川非遺精品展”并免費開放。同時,將推動市(州)、縣(市、區)建設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非遺館,支持各縣(市、區)、中心鎮利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和村史館、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旅游設施,采取開設專區等方式建設非遺館、傳承體驗中心。
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