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日報

數讀這五年丨四川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000億元
2022年05月11日 09:29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過去5年,四川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著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5年來,四川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35萬億元,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推動全省跨越了創新型經濟體門檻。

  2300余個創新平臺

  創新策源能力持續提升

  天府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些耳熟能詳的創新平臺是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承擔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

  建好一個平臺,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項目、催生一批成果,對創新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四川重點布局了戰略科技、產業創新和功能服務三類平臺。

  戰略科技平臺方面,四川已掛牌運行天府實驗室2個,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落地建設。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轉化醫學研究設施等1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川落地,山地災害鏈綜合實驗模擬平臺等4個國家科教基礎設施項目在川建設。

  產業創新平臺方面,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獲得批復、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組建碳中和、稀土等省級技術創新中心4個;建成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8個,構建起涵蓋2100余家醫療機構的協同創新網絡;建成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5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5個。

  功能服務平臺方面,四川建成各類孵化載體1000余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0個、眾創空間75個、大學科技園7個、雙創示范基地9個,建成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81家。

  1.0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創新活力動力競相迸發

  對一個地區來說,高新技術企業是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2021年全省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4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2萬家,是2016年的3.3倍。

  2016年,四川高新技術企業只有3134家。2019年以后開始激增,2020年和2021年保持每年凈增2000家以上速度。

  這背后,離不開四川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的組合拳。近年來,四川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始終把企業擺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的關鍵地位,通過激勵獎補、稅收優惠、融資貼息、風險補償等財稅政策,支持企業牽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021年全省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680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的比重預計達到57.6%。

  371萬名專業技術人員

  讓“千里馬”奔馳在創新驅動疆場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則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因子。近年來,四川全方位發力,下大力氣聚集高端創新人才,讓越來越多的“千里馬”奔馳在四川創新驅動的疆場。

  四川堅持靶向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結合,不斷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以“天府英才”工程為統攬,大力實施“科技英才”“高端引智”等人才計劃,著力打造創新人才聚集高地。省級人才專項事業編制數量從1000個增加到2000個,較過去增加1倍,博士后資助標準從每人8萬元提高至16萬元。全省兩院院士達65人。

  截至2021年末,全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371萬名,比2016年增長25%。

  記者 徐莉莎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日本图片综合区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在线观看国产二级 | 永久免费A在线观看全网站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