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美民富產業興 文明新風拂面來

木槿村一隅
夏日的黎州大地,枇杷、甜櫻桃輪番亮相,一次次將豐收喜悅推向高潮;產銷兩旺的桃花李剛一上市,就被客商們爭相搶購……
在火辣的太陽下,勤勞的漢源兒女播種希望,收獲果實,讓這片土地一年四季都是花海果鄉。在位于泥巴山南麓的塔子山下,漢源縣九襄鎮木槿村的上千畝桃花李,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黨建引領強基固本,產業興旺強村富民,文明作魂豐富內涵。現在的木槿村‘面子’‘里子’都透出一個幸福文明村落該有的樣子。”木槿村黨委副書記馮培福說。
以產業興旺為“畫架”
撐起幸福新村之基
7月5日,走進木槿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郁郁蔥蔥的金花梨、桃花李,溪水從果園中流過,白墻黛瓦的村舍散落在道路兩旁。走進一戶農家,堂前屋后整齊干凈,有的農戶還在家門口種上花卉,花香、果香縈繞鼻尖,構成一幅產業旺、生態美、宜居住的鄉村美麗畫卷。
“每到陽春三月,萬畝梨花競相盛放,前來旅游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馮培福指著不遠處的“槿上梨花”農業觀光旅游景點說,站在此處可一覽梨花盛景,非常壯觀。待到夏秋時節,還可來此品嘗甜櫻桃、桃花李、金花梨等水果,一年四季都有看頭、都有耍頭。得益于這樣的區位優勢,該村采取“線下游玩,線上購買”模式,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包含“槿上梨花”在內的精品民宿,實現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
沿平坦河谷往海拔高處駛去,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木槿村8組,村民郭源正在聯系次日前來購買桃花李的客商。受海拔因素影響,這里有該村銷售的最后一批桃花李。
“今年開秤價不錯,能賣上10元/公斤左右,桃花李還在地里就被客商預定完了。尾期產量逐漸縮小,上門收購的客商也相應減少,我便每天把剛采摘的桃花李拉去九襄水果批發市場售賣。”為了占一個好位置,郭源這幾日凌晨2點就拉著數百公斤桃花李到市場,往往一開市便被搶購一空。“每年靠著賣果子都能帶來25萬元的收入,非常可觀。加上鎮上、村上還會不定期舉辦農業技術培訓,更增強了我們產業發展的信心。”
產業興旺發達,鄉村文明才更有底氣。近年來,木槿村以“幸福九襄、秀麗木槿”為發展抓手,大力發展花果經濟、民宿經濟、體驗經濟,讓農民共享全產業鏈增值帶來的收益。
以鄉風文明為“畫筆”
繪就和諧宜居畫卷
“移風易俗,樹立良好村風新風;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近期,木槿村正在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對于移風易俗和環境保護方面,該村根據實際情況,相應加大了力度。
“我們村的村民素質普遍較高,很多時候不用制定具體的獎懲機制,村民們都會自覺踐行新風尚。”木槿村黨委委員、副主任劉愛說,這點從該村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上就能看出。
在該村村委會門口,“紅黑榜”時刻警醒著村民們要約束自我行為,而“勤儉節約、杜絕浪費”“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等標語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家。
“厚植‘里子’,讓黨建引領有深度。”馮培福說,該村通過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村務監督、集體經濟、群團等各類村級組織的組織體系,實現黨的領導全覆蓋、無死角。整合網格員職能職責,將2531戶村民劃分為38個網格,推舉產生159個戶長構建起4級網格體系,形成“多網合一、多網融一、多網為一”的基層治理網格格局,將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延伸到“最后一米”。
不僅如此,木槿村還建立民生訴求“收錄臺”、民生回音壁等多渠道征集群眾意見建議4條,分類梳理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問題,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注重統籌解決綠化亮化、設施修繕、健身娛樂等普遍性民生需求,同時又注重傾斜關愛留守兒童、孤寡殘疾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式、訂單式“零距離”服務,2022年已解決民生實事3項。
在扮靚鄉村方面,木槿村聘請8名保潔人員,每天對村內道路、河道進行清理。村內各條道路安放107個大、小垃圾桶,施行生活垃圾定點投放,極大方便了群眾。
該村還積極鼓勵村民比文明、比致富、比孝賢、比和睦,移風易俗、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抵制各類違法行為。利用春節、農閑等時機,大力宣傳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引導廣大村民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開展創建活動,樹立文明新風。組織開展好“我們的節日”活動,利用春節、清明節,組織木槿村文藝隊開展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除陋習樹新風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倡導節儉、文明、祥和過節的社會新風尚,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進一步推進木槿村精神文明建設,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舉辦紅歌會、知識競賽、愛國主義系列教育等活動。
如今,精神文明之花的種子已在木槿村群眾心中生根發芽,文明新風更在這片土地上吹拂不息。
本報記者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