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成都商報

主汛期來了!四川防汛重點為什么在“三大暴雨區”?
2023年07月05日 09:18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曹惠君

  7月1日,四川正式進入年度主汛期。這也意味著四川即將迎來一年中強降雨最集中的防災減災關鍵時刻。

  在6月25日召開的全省主汛期防汛抗旱保供工作推進會上,有三個全省性強降雨易發區域被頻頻提及。這三個區域,分別是青衣江暴雨區、龍門山暴雨區、大巴山暴雨區。

  作為“千河之省”和水利水電大省,四川共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816條和各類水庫電站8000余座。

  主汛期防災減災,為何重點提及這三大暴雨區?

  為什么?

  暴雨頻率高、強度大

  有地方一小時能下成都年降雨量的1/8

  查詢過去三十年的全省氣象資料發現,這三大區域的汛期暴雨發生頻率和強度明顯高于川內其他區域。

  例如,2020年8月中旬,龍門山暴雨區密度超過了一天一次。從強度來看,最大小時降雨量超過118毫米,相當于一個小時下了成都常年年平均降雨量的八分之一。

  這些區域在哪呢?

  學界公認,青衣江暴雨區位于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中下游,其暴雨中心在雅安市、眉山市洪雅縣和樂山市夾江縣、峨眉山市一帶。這里是全省暴雨最多、暴雨范圍和強度最大的區域,“雨城”雅安就在該區域。

  龍門山暴雨區位于盆地西部邊緣,地處岷江、沱江、涪江的上游,主要涉及都江堰及什邡等縣市,暴雨中心在綿竹市及北川縣一帶。

  此外,大巴山暴雨區主要位于渠江流域的巴河、州河上游和嘉陵江支流東河上游。主要涉及巴中市、達州市等地。

  這些區域之所以成為暴雨區,與當地的地形和夏季氣流有關。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南低空急流西南低渦是四川夏季的主要水汽輸送者。而把水汽變成降雨的,是地形抬高后溫度降低導致的。

  從地形上看,青衣江暴雨區、龍門山暴雨區,均位于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過渡地帶。例如,青衣江暴雨區地處邛崍山系、大小相嶺山系和成都平原交會處。而大巴山暴雨區,地處川中丘區和秦巴山系的過渡地帶。

  作為亞熱帶季風區,在氣流作用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南低空急流西南低渦攜帶水汽在四川上空運動,在遇到邛崍山系、大小相嶺、龍門山系和秦巴山系之后不斷“爬坡上坎”。在抬升過程中,水汽因高空溫度變低加快凝結,形成高頻次高強度降雨。

  啥結果?

  容易誘發洪澇、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入汛以來已各自“逞兇”

  從目前獲得的資料顯示,今年主汛期四川整體預計呈現“旱澇交替”格局。

  其中,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上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預計較常年同期偏多一到兩成。除金沙江流域外,其余降雨偏多區域,均地處三大暴雨區內。

  高強度、高頻次的強降雨,是誘發災害的主要因子。

  首先是洪澇災害。三大暴雨區內,均有大江大河流經。龍門山暴雨區是岷江、涪江和沱江流域,大巴山暴雨區是渠江,青衣江暴雨區則是青衣江和下游的大渡河。

  水利行業內部有一個共識:強降雨發生在江河上游,容易對下游形成輸入性洪水,導致整個流域處處聞警訊。

  其次是容易誘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

  三大暴雨區域,皆地處不同地理單元的過渡地帶,陡峭地形。青衣江暴雨區和龍門山暴雨區又疊加“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9·5”瀘定地震形成的山體“內傷”,極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

  今年入汛后的三次災害已證明這一點:

  5月28日11時,連續強降雨襲擊下,達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正式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6個小時后升級為Ⅲ級防汛應急響應。這也是入汛后,全省首個響起警報的市州;

  6月4日6時許,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勝鄉鹿兒坪國有林場附近發生高位山體垮塌,導致十多人遇難;

  6月27日,受無人區短時強降雨影響,阿壩州汶川縣綿虒鎮板子溝、威州鎮新橋溝兩處突發山洪泥石流災害。截至7月3日,災害已造成3人失聯、4人遇難。

  這三地就分屬于四川三大暴雨區。其中,達州市地處大巴山暴雨核心區,金口河區永勝鄉地處青衣江暴雨區邊緣,汶川縣綿虒鎮、威州鎮地處龍門山暴雨區。

  怎么看?

  當前形勢下

  可為江河庫湖補水、為電站補能量

  必須要說明的是,夏季暴雨區的強降雨不一定總是帶來災害。

  民諺有云: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意思是說,在夏天,三天不下雨就是小旱,五天不下雨就是大旱。所以,夏季的暴雨還能為抵抗伏旱增添底氣。

  特別是,在經歷了去年夏天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和去冬至今春的連旱之后,全省大型控制性水庫和電站水位均處于汛限水位以下、蓄水較多年同期偏少,大部分川內江河底水(現有水位)偏低。

  統計表明,截至6月24日,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242.9毫米,較去年同期減少34%、常年減少19%。受此影響,全省主要江河普遍來水偏少。6月以來,大渡河上游來水較常年偏少五成,岷江、青衣江、涪江、沱江、嘉陵江少兩到四成。同期,全省20座水庫電站蓄水量較常年偏少。

  在這一形勢下,適當補充雨水不僅對抗擊伏旱大有裨益,也對四川這個水電大省有著重要意義。

  鑒于此,6月26日,四川省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之后,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立即給出建議:降雨區域內的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水庫電站,在保障防洪安全的情況下,應適當攔蓄江河來水。(川觀新聞)

  突發!海螺溝突降暴雨引發泥石流

  當地緊急轉移268人,無人員傷亡

  7月3日16時許,四川甘孜海螺溝區域突降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268人。目前,經過搶修,進入海螺溝景區的道路已恢復正常。

  3日16時13分,瀘定縣氣象局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海螺溝景區第一時間轉移電站、工棚、企業和部分受威脅的群眾268人。到當日19時,海螺溝區域3小時累計降雨量最高達27.5mm。暴雨導致燕子溝河、蔡陽河突發山洪泥石流,已停用的攪拌站被淹沒,多條進出海螺溝道路被中斷。海螺溝景區無人員傷亡。

  “河道里一個攪拌站損失有點嚴重,村上基本上沒啥損失。”磨西鎮青崗坪一名干部介紹,3日上午10點左右河道里開始漲水,泥沙滾滾而下。發現險情后,河邊攪拌站工人連忙撤離到安全地帶。大約40分鐘后,洪峰到來,攪拌站大量設施設備被損毀。“攪拌站上方100多米就是燕子溝和磨子溝的交匯處,兩條溝都有泥石流。”

  該村干部介紹,當時磨西鎮周邊雨并不大,只下了小雨,“估計山里面雨大,外加地震后山體不穩定,所以發生了泥石流。”據介紹,因為人員撤離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有些道路被泥石流損毀。

  目前,經過搶修,海螺溝景區通信、道路恢復正常,停電區域電力正在搶修。(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蔣麟 王明平)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精品另类小说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有码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