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兩地強化協同聯動,攜手共治網絡謠言。12月8日,第二屆川渝互聯網辟謠優秀公益作品征集活動頒獎儀式在四川德陽舉行,四川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黎召陽,重慶市委網信辦副主任魏春,德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成鋼出席并致辭。

頒獎儀式現場
川渝攜手共治謠言
辟謠工作成效顯著
據悉,2021年,川渝攜手共建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監督工作體系,2022年,攜手共建川渝互聯網聯動辟謠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川渝攜手辟謠成效進一步增強,影響力進一步攀升。
近年來,四川高度重視網絡辟謠工作,辟謠成效顯著。2020年5月19日,由四川省委網信辦主管、四川省網絡治理研究中心主辦、封面新聞承辦的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發布權威辟謠內容1萬余條。其中,原創辟謠稿件1750余條,閱讀量過億稿件35條,成為四川全省治理網絡謠言、遏制網絡謠言、第一時間澄清網絡謠言的權威渠道、公開窗口、聯動平臺,在全網發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辟謠之聲”。
今年10月24日,重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重慶辟謠”系列賬號上線,一個多月以來,“重慶辟謠”系列賬號及時主動發布辟謠稿件730余篇次,發布原創辟謠稿件170余篇次,總閱讀量超1.5億。創新打造5+41+N全市聯合辟謠矩陣,形成多方共建共治的辟謠工作格局,在全網形成了具有重慶辨識度的辟謠品牌。
凝聚辟謠“向心力”
擺好辟謠“龍門陣”
四川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黎召陽表示,通過這次活動,網絡辟謠得到了越來越多單位、部門的支持,網民的關注度與參與度越來越高,進一步匯聚了各方力量,凝聚起網絡辟謠“向心力”,也充分反映了川渝各地各部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搭好為民服務“連心橋”。接下來,在網絡謠言治理上,川渝兩地將進一步強化網絡舉報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加強協調聯動、信息共享、會商研判,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拓展網絡辟謠廣度深度,積極打造網絡辟謠精品,傳播網絡正能量、唱響網上主旋律、倡導文明新風尚,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共建網絡辟謠新格局。

優秀作品獲獎代表合影
重慶市委網信辦副主任魏春表示,網絡辟謠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齊心協力,更需久久為功,要握指成拳、凝心聚力,把川渝網信“雙城記”唱得更加響亮,共筑共享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是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瞄準辟謠“主戰場”,打好重點領域辟謠“阻擊戰”、民生領域辟謠“陣地戰”、常態辟謠“主動戰”;二是要協調聯動形成合力,持續壯大辟謠“朋友圈”,進一步建強川渝“朋友圈”、拓展部門“朋友圈”、凝聚社會“朋友圈”;三是要深耕內容多維傳播,用心擺好辟謠“龍門陣”,把辟謠“龍門陣”擺得更及時生動、更出新出彩,把辟謠“龍門陣”擺成“大矩陣”。
活動現場,獲獎作品代表分別進行了發言。奉節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何勝志表示,會將此次榮譽作為新的起點和動力,提升辟謠工作質量,堅持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獲獎個人律師張燦承諾將運用自己的法律專業優勢,讓那些被謠言傷害的人感受到法律的溫暖,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貢獻法治力量。樂至縣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牟施潤說,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環境,是檢察機關履職義不容辭的責任,將繼續以優秀作品,提升市民識別和防范網絡謠言的能力。成都市委網信辦副主任楊嵐峰表示,在未來的網絡辟謠工作中,將砥礪前行,持續努力,爭取為川渝兩地的清朗網絡空間工作,做出成都網信新的貢獻。德陽日報社記者何娟道,將堅持追求真相和事實,創作更多更優秀的辟謠作品,讓市民“看得懂、學得了、防得住”,為筑造清朗網絡空間獻力。渝北區委網信辦副主任馮中建提出,將堅持精準辟謠與矩陣發聲“雙管齊下”,全網普法與聯動打擊“雙向發力”,扎實推進川渝聯動辟謠工作。

優秀組織單位合影

優秀公益作品獲獎代表之一 張燦發言

優秀公益作品獲獎代表之一 楊嵐峰發言
據悉,自8月份征集活動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共有167個單位、35名網民報名參加,315件作品參與評選,作品數較去年增長86%。經過初審,共212件作品進入網絡投票環節,7天網絡投票期間,累計500萬人次訪問,投票數近200萬。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后,評選出了20件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質量上乘的優秀辟謠作品。《謠言變形記,讓謠言消散!》《謠言止于智者》等20部作品獲評優秀公益作品,德陽市委網信辦、渝北區委網信辦等6家單位獲評優秀組織單位。
圖源德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