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式在成都舉行,開啟名家名角薈萃的京劇藝術盛會。
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式現場
中國京劇藝術節是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劇藝術盛會,自1995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9屆。而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更有著特殊的意義——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以“京劇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為主題,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舉辦的第一次大型京劇藝術活動。
這樣一場京劇藝術盛會緣何落地四川?
守正創新,一次擔負新文化使命的具體實踐
“從藝術上踐行‘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文化使命!贝饲霸诒本┡e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中國京劇藝術節落地四川時,發布人這樣標注這場藝術盛會的意義。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戲曲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有“蜀戲冠天下”的美譽。以此次活動舉辦地的成都為代表,從金沙遺址商代石磬到永陵“二十四伎樂”,還有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的詩句等,都彰顯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戲曲發展源遠流長。
據悉,近年來成都已建成擁有成都城市音樂廳、川劇藝術中心、金沙演藝綜合體、新聲劇場等綜合劇場76個,戲劇演藝相關企業1600余家,戲曲演出場次、票房綜合排序位列全國第五,這些都為中國京劇藝術節這樣一個全國性專業文化藝術活動落地四川奠定堅實基礎。
走過了28年歷程的中國京劇藝術節此次落地四川,堅持傳統戲、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三并舉”,注重以廣泛的題材、多樣的劇目類型體現人民視角和時代精神,也正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實舉。
同時,以中國京劇藝術節落地四川為契機,以文化人、以藝惠民,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據悉,本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將上演80余場優秀戲曲演出,推出大力度惠民票價、院團下基層公益演出、京劇快閃等舉措,貼近群眾生活,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戲曲魅力、品味戲曲之美,打造全民共享京劇文化的魅力,增強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交流互鑒,一場京劇和川劇的同臺綻放
名家薈萃,唱念做打,精彩紛呈。當晚,四川省文化藝術中心唱響“梨園盛典”,從全國遴選出21臺大戲和4臺折子戲組臺亮相,杜鎮杰、張慧芳、金喜全、王平、張建國、李佩紅、趙秀君等廣受群眾喜愛的藝術家帶來好戲連臺。
令觀眾驚喜的,還有陳智林、沈鐵梅、陳巧茹等川劇名家,也登臺演出,上演京劇與川劇的同臺綻放。尤其是《貴妃醉酒》《白蛇傳》等經典曲目,共同演繹同臺不同腔,讓人感受中國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
黃小駒表示,京劇對我國眾多地方戲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重要影響,而地方戲也為京劇藝術的創新創造提供了靈感和養分。京劇和地方戲,從聲腔的發展,到表演藝術的融通,再到劇目的移植,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關系都十分密切。
在新時代再推動京劇與川劇的交流互鑒,也正是此次中國京劇藝術節落地四川的深遠意義之一。據悉,本屆京劇節期間,將開展川劇精品劇(節)目展演,組織四川省及部分省外川劇精品劇目和折子戲專場集中展演,推出京劇名家名角走進成都景區快閃等活動,加強京劇和川劇的交流互鑒。
此外,本屆京劇節期間還將推出“一劇一評”、系列專題研討會等,將關注京劇與地方戲如何在兼收并蓄中繼承發展等話題。
“以交流為契機,相互借鑒,推動川劇縱深發展,吸取其他戲種的優點,探索多元化的類型創作,推動一批精品創作。同時,借助本屆京劇節,通過同臺展演,多方面多渠道宣傳推廣川劇文化,讓更多人熱愛傳統川劇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袁藝說。
記者 吳夢琳 薛維睿 攝影 李志強 向宇 吳楓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