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文化傳承的優良載體,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得到國家、社會和大眾的廣泛重視,我國于2014年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了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了文創產品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使得文創產品設計和相關產業已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創產品設計對增強文化競爭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具有積極作用。
文化傳承視角下的文創產品設計,需要深入分析文化器物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重視提升文創產品的體驗價值,最大程度展示文創產品的科技和文化附加值,使文創產品的民族性與地域性、藝術性與文化性、時代性與經濟性相統一。
堅守文化情結,秉持創新思維
文化傳承視角下,文創產品的設計創新首先在于思維創新,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文創市場,唯有創新思維才能給文創產品設計注入新活力。從文化傳承視角而言,文創產品設計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同時創造著新文化。可以說,文化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靈魂,這是文創產品區別于一般產品的最重要特征。優秀的文創產品設計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濃縮,彰顯出文化作為文創產品設計隱形語言的重要地位。
因此,設計者需要意識到文創產品設計是一種文化創造行為,深層的文化內涵是文創產品設計的固有屬性,設計者應對我國優秀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文化作為現代文創產品設計的寶貴源泉。基于此,文創產品設計者應通過查閱資料、研究文獻和實地考察等方式,準確解讀相關文化,然后通過設計為產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近年來,我國頤和園文創產品、故宮文創產品、中國科技館文創產品的成功推行,正是文化創新思維主導文創產品設計的成功案例,值得文創設計者參考與借鑒。
發掘地域文化,精準定位市場
文化傳承視角下,文創產品設計者應深度發掘地域文化,盡可能避免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文創產品設計后勁不足、市場占有率不足的問題。文創產品設計者應堅持差異化設計原則,堅持地域文化與文創產業協同發展的原則,探討不同地區人們的審美取向、精神價值取向和需求等,將地域特色服飾、傳統工藝、地標建筑和吉祥圖案等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素材,同時也可將文創產品設計細分為不同品類。
例如,鄭州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當地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可利用夏商建筑碑刻、神龍圖騰造型等顯性視覺元素,以及少林寺文化中的功夫造型、戲曲臉譜造型、黃河文化中的九曲紋路等隱性視覺元素,一方面為鄭州樹立城市文化品牌,另一方面為文創行業篩選消費者,進一步打開消費市場。又如,成都的三星堆文化鮮為人知,當地文旅企業將傳統文化和當代潮流文化相結合,推出三星堆古潮系列PVC果凍包、三星堆銅人面具雙層玻璃杯等文創產品,將三星堆神秘器物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聯系,精準定位青年消費群體,意在通過文創產品設計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
發掘地域文化,需要文創產品設計者對地域文化形成原因、審美特征等進行深入研究,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從地域文化中不斷尋找設計靈感,喚起不同地域民眾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文創產品設計成為地域文化傳承的有效載體,促進特色化旅游經濟發展,使得文創產品設計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
接軌互聯網技術,推進文化傳播
文創產品設計應及時借助信息化技術,提升文創產品設計的科技含量,采用3D打印等新工藝技術,并采用新材料,提升文創產品品質。文創產品設計還應及時與互聯網技術接軌,使得產品設計形式和文化宣傳形式趨向多元化。例如,借助新媒體平臺加強文創產品與民眾之間的聯系,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敦煌研究院于2017年與騰訊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策劃“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通過互聯網開展活動宣傳,讓民眾通過文創、音樂、游戲、動漫、短視頻等數字化創意,直接參與到敦煌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事業中,使得遙遠的敦煌文化得以走進尋常百姓家。類似的還有故宮與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線上服務平臺、故宮VR全景圖,故宮博物院與網易游戲合作推出的手游《妙筆千山》等,成功實現了技術賦能文創產品設計,使故宮文化得以更新、繼承、發揚。
樹立文創品牌,增強影響力
文化傳承視角下,文創產品設計應運用品牌優勢,進行風格統一的產品設計,以提升文創產品設計的辨識度。從理論上講,品牌打造能助力文創產品獲得巨大的市場附加值,不僅有利于文化旅游發展、民俗文化傳播,還能使得品牌所在區域獲得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從而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資金支持,以更好地創新品牌建設和宣傳。
例如,故宮博物院已經樹立了知名的文創品牌,其品牌在阿里巴巴淘寶商城擁有80多萬固定粉絲,得益于“上新了·故宮文創”品牌,其文創產品設計已經形成服裝配飾、故宮文具、故宮彩妝、故宮首飾、故宮食品等不同系列,產品外觀設計借鑒故宮建筑、故宮御貓、吉祥物等特有意象,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設“上新了·故宮文創”官方賬號,邀請明星錄制并發布歷史小知識短視頻,使受眾足不出戶便能了解故宮故事。甘肅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等亦開始借鑒故宮成功經驗,多渠道宣傳文創產品設計品牌,從而使本土文化影響力得到提升。
文創產品設計者尤其應注重品牌延伸的成功率,發掘民眾對品牌的情感共鳴,包括傳統制造行業與文創行業深度融合,將文創產品設計和文化元素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使得文化成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積極因素。
(作者系四川傳媒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