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公共法律服務,是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包括政府免費提供的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以及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
建設目標
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服務設施全面覆蓋,服務網絡互聯互通,服務供給持續優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將四川建設成為公共法律服務強省,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楊丹梨鷺 記者 范芮菱
“今天我收到了法治大禮包,還現場聽律師講解老年人防詐騙等法律知識。有了‘法律之家’,以后我們維護權益和解決糾紛有保障了。”4月9日,在綿陽市首批幸福餐廳“法律之家”揭牌儀式上,綿陽市涪城區臨東社區的75歲居民廖榮太說。
“法律之家”以綿陽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為載體,結合重要節慶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及法治文化活動,并由“法律明白人”為老年人提供“一對一”點單式法律服務。
建設“法律之家”,讓更多群眾享受便捷、專業的法律服務,是四川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四川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延伸服務觸角、深化行業改革、積極開拓創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成效初顯。
A
完善頂層設計
以“六個一”為抓手,繪制體系“施工圖”
公共法律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早在2019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
四川積極推進。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服務設施全面覆蓋,服務網絡互聯互通,服務供給持續優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將四川建設成為公共法律服務強省,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2035年基本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目標,我們以公共法律服務‘六個一’工程為抓手,繪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施工圖’。”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出臺一個意見、編制一個規劃、形成一套標準、制定一部條例、建設一支多元化專業化法律服務隊伍、構建一套體系。
例如,在制定條例方面,《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于6月1日起施行,在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公共法律服務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有法可循;在建設一支多元化專業化法律服務隊伍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有律所2117家、律師3.8萬人,公證機構210家,司法鑒定機構109家,仲裁機構17家,人民調解員20余萬人,法律明白人16.8萬人,村居法律顧問7178名。
B
織造立體網絡
全時空全業務,更好地實現法治惠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我省提出,要構建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全時空、全業務”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體系覆蓋城鄉,重點在“鄉”,對此,四川已有地區展開探索。每到周末,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平樂村就特別熱鬧。景區梨花溝入口,新升級打造的平樂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格外顯眼,不少人在這里休憩、讀書,聽法治之聲節目、學習常用法律知識……“我們對包括平樂村在內的‘漢康鄉村振興示范走廊’沿線各村(社區)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進行了優化升級,旨在統籌供給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咨詢,以及法律援助、公證等指引服務,更好地實現法治惠民。”郫都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我省已建成市、縣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16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3116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27710個,打造了“12348”法律服務熱線和“四川法網”,各地還開發了法律服務移動終端。
不僅要縱向覆蓋,更要橫向拓展。織密細分領域服務網絡。近年來,四川深化42個監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延伸推廣高校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推進退役軍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愛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務工作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強化區域協同合作。圍繞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法律服務“共同體”,細化制定公共法律服務13個合作事項和34項具體合作措施,明確兩地共用198類公證事項的證明材料清單,實現學歷、學位、駕駛證、納稅狀況公證川渝通辦;組建川渝司法鑒定專家庫,制定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親子鑒定流程指引等行業技術規范,形成合作機制;開展實務培訓和研討活動,明確兩地法律援助事項和經濟困難互認標準,指導廣安市與重慶渝北區聯合高質量打造川渝高竹新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異地協作機制。
圍繞成德眉資公共法律“一體化”,指導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地司法局初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指揮聯通、業務聯通、網絡聯通、信息聯通工作機制,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同構、標準同建、資源同用、優勢同筑等方面推動將成德眉資公共法律服務同城化打造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性公共法律服務協作典范和促進區域共興、保障成渝發展、輻射帶動中西部的公共法律服務高地。
C
補足供給短板
多措并舉,讓更多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四川重點圍繞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的難點,補足鄉村基層法律服務供給,推進實現均等普惠。如今,在廣袤的四川大地上,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邊遠鄉村,都有法律服務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關注重點難點。例如,為了體現村民回遷安置分房的公開、公平、公正,西昌市以政府采購公證服務的方式,引入四川省西昌市公證處、涼山州法中公證處,為回遷安置分房提供公證監督保障。2018年以來,兩家公證處共為西昌市回遷村民辦理安置選房現場監督公證46件,出具選房簽名屬實公證書7926件,惠及拆遷農戶3萬余人。
關注重點群體。四川法律援助機構普遍建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設備和服務,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針對農民工群體,四川多措并舉推進根治欠薪行動,并在川籍農民工較多的省份,設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為川籍農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2023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共辦結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4萬余件,為農民工討回欠薪或挽回經濟損失2.1億元。
優化鄉村振興公共法律服務實績考核標準,常態化推進“千所百處幫萬企”、鄉村企業“法治體檢”、“公證進鄉村”、“司法鑒定服務鄉村”、“法律援助進萬村”等活動,組織和推動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深入民族地區開展公益法律服務……不斷讓公共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D
展開國家級試點
實現“單點突破”到“全面推進”跨越
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020年1月,四川現代公共法律服務國家標準化試點獲批國家標準委第六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是全國首個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試點以來,四川突出省、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五級聯動,從服務層級、服務供給、服務供給形式和質量控制4個維度搭建起現代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子體系、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標準子體系等7個子體系,形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標準104項,其中引用標準34個、自主制定的標準70個。2023年11月,該項目通過驗收。
“試點中,我們對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保障、特定領域公共法律服務等內容進行了界定、規范。”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外觀及室內標識規范中,細化到了公示欄、工作職責欄等;在司法鑒定服務培訓工作規范中,明確了崗前培訓、崗位培訓、考核評估等具體內容。
此外,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公證、司法鑒定標準化建設正全面推開:印發全省公證機構標準化創建實施方案,制定5大項、60小項考評標準,從硬件建設、內部管理、業務拓展、質量保障等方面全面推進全省209家公證機構標準化建設;新修訂的四川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明確司法鑒定“四大類”管理內容,創新賦予市(州)司法行政部門部分行政處罰權。
“通過開展現代公共法律服務國家標準化試點,四川實現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從‘單點突破’到‘全面推進’的發展跨越,有利于發揮標準化對公共法律服務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