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如何保護好、傳承好,讓文化遺產煥發時代生機?
5月6日,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在成都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進入新時代以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系列指示精神,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邁上新臺階。座談會發言代表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努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談保護
遺產保護亮點紛呈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給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專家咨詢組組長王巍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三星堆祭祀區的新一輪考古,探索了一系列創新做法,確保了考古工作取得最大成效,是文博和考古領域中傳播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創造了多項第一。”
文物工作堅持保護第一,突出價值挖掘。“近年來我省文物工作堅持抓系統保護,系統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等重點保護項目以及石窟寺保護,全面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也不斷深入,不僅三星堆考古工作備受矚目,皮洛、濛溪河等遺址的考古發掘也成果不斷,頻獲大獎。”省文物局局長唐飛介紹。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戴允康介紹,我省非遺保護事業已進入系統性保護新階段。強化制度建設,完善保護體系,“迄今為止,四川現有8項聯合國非遺代表性項目、153項國家級非遺、1132項省級非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達到105人、省級1062人,建成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構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怎樣協調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全面摸排資源家底、加大保護監管力度,全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斷開創新局面。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田文介紹,經過持續努力,四川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素體系已較為系統完整。目前四川擁有36座歷史文化名城,數量列全國第一。此外,我省還著力推動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應保盡保。作為三線建設中誕生的城市,攀枝花成功申報為首座見證新中國史的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遺產保護亮點紛呈。廣元正在探索構建大保護格局,古樹名木掛牌保護、蜀道納入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杜甫詩歌藏品資料中心和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及古籍修復中心。
說傳承
深挖價值內涵 探索活化利用
背誦《蜀道難》免門票、非遺挺進大運會……文化遺產要保護好,更要傳承好。近年來,我省在非遺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文物價值挖掘以及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據介紹,非遺的活態傳承囊括了傳承人記錄工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培訓、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非遺進校園等多個方面。非遺的合理利用助力了鄉村振興、擦亮了四川文化名片。去年的成都大運會上,蜀繡、川劇等非遺的亮相一展中華文化的魅力。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統籌兼顧了保護傳承與人居環境改善。井鹽、三國文化等的活態傳承留下了歷史記憶,甘孜、阿壩等地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則讓“鄉愁”延續。文物工作同樣注重活化利用、賡續文脈。迄今為止,我省博物館數量達453座。遺址保護利用不斷增強,其中三星堆遺址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翠云廊古蜀道時,囑托“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為此廣元也進行了系列探索。“比如在劍門關景區完整背誦李白的《蜀道難》,就可以免門票。迄今景區免門票已近10萬張。”廣元市委書記何樹平介紹,廣元還開展了“蜀道大講堂”等文化活動擴大蜀道文化傳播、規劃古蜀道徒步游線路等促進文旅融合,此外還強化國際傳播擴大知名度。成都杜甫草堂,是詩圣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如今則致力于打造詩歌文化傳承高地。鐫刻杜甫千詩碑、舉辦成都詩圣文化節……“2023年,草堂接待觀眾391萬人次,入選綜合影響力全國100強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介紹。
話未來
共促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我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還存在短板與不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如何再上新臺階?
“加快推進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立法,持續開展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實施一批保護利用項目,強化監督管理、推動名城名鎮名村整體性保護。”田文表示。
戴允康介紹,針對非遺保護傳承,未來還將加大保護力度、完善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推進數字化保護等工作,此外還將堅持服務大局,發揮非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此外,宣傳傳播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等工作也將是重要方向。
面對新的文物保護形勢,文物工作則將繼續堅持保護第一、守護好文化遺產,圍繞“古蜀文明保護傳承”等重大項目深化考古研究、傳承巴蜀文脈,此外堅持讓文物活起來,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賡續紅色血脈。
座談會上,王巍也積極為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出謀劃策。他表示,四川是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大省,這些寶貴遺產在長江上游地區文明進程、在構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以及在多民族文化交往交融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具有非常高的國際辨識度,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申遺競爭力。” 他建議加快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讓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一個全面、真實、完整的青銅時代古蜀文明。
作為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專家咨詢組組長,王巍還再次為三星堆考古工作點贊。“三星堆祭祀區的新一輪考古,探索了一系列創新做法,確保了考古工作取得最大成效,是文博和考古領域中傳播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創造了多項第一。建議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合作平臺、擴大合作范圍,進一步深化跨領域多學科集智攻關,把實踐經驗運用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中,運用到實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大課題中。”在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方面,王巍也建議收藏文物的博物館展示要讓觀眾看得懂、看得有興趣,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記者 吳曉鈴 余如波 吳夢琳
(來源:川觀新聞)